大家好,我是Vince,一個從台灣高中畢業後成功申請到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的學生。今天想聊聊這段旅程,不是什麼官方指南,純粹是過來人的真實體悟。申請頂尖學校像爬一座高山,每一步都得踏實,但回過頭看,那些汗水和淚水都成了寶貴的養分。
記得高二那年,我坐在書桌前,盯著UCSD的官網發呆。為什麼選它?不只是排名,更是那股自由探索的氛圍。聖地亞哥靠海,海洋科學項目超強,我從小愛潛水,常幻想研究珊瑚礁生態。於是,我開始瘋狂蒐集資料:參加線上招生講座、聯繫在校學長姐,甚至飛去校園參觀。別只看表面數據,親自感受環境,才能寫出真誠的選校理由。
學術成績是敲門磚,但別讓GPA綁死你。我高中GPA維持在3.9,靠的不是死讀書,而是找到節奏。週末泡圖書館時,我會先列出當週重點,專攻弱科如微積分,搭配線上課程補強。SAT考了三次才衝到1520,關鍵在模擬考和錯題本。每天早起練一小時,累到想放棄時,就提醒自己:這不是考試,是投資未來。
課外活動?別做表面功夫。我加入環保社團,發起校園減塑運動,從策劃到執行全包。招生官看重的是熱情和影響力,不是清單長度。寫個人陳述時,我沒用華麗詞藻,只講了親身故事:有次淨灘活動,撿到瀕死海龜,送醫後康復放生。那一刻,我哭了,也決心攻讀環境工程。真實情感比模板更能打動人。
推薦信是隱形推手。我主動找化學老師深談,分享我的研究計畫,還整理成就檔案給他參考。他寫的信充滿細節,像在描述一個老朋友。時間管理上,我訂了倒數日曆:九月搞定SAT,十月寫文書,十一月寄申請。壓力大時,就跑步或畫畫,別讓申請吞噬生活。
面試像聊天,不是審判。UCSD沒強制面試,但我爭取機會。準備時,我錄影自練,重點是真誠:談失敗經驗(如科學比賽落選),反而展現韌性。收到錄取信那晚,全家歡呼,但更珍貴的是學會擁抱不完美。申請路上,我被幾所夢校拒絕,卻因此更清楚自己要什麼。
現在回顧,UCSD的日子挑戰滿滿,但每堂課都開眼界。給學弟妹的真心話:頂尖申請不是魔術,是累積。找到你的火花,堅持下去,就算跌倒,也是向前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