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雷陣雨剛停,空氣裡混著泥土和濕木頭的氣味。阿嬤突然來電說關節疼得厲害,家裡那帖祛濕活絡方缺了兩味藥。捏著泛黃的藥單衝出門,才發現巷口那間懸著「懸壺濟世」木匾的老藥舖,上個月悄悄換成了手搖飲店。站在騎樓下掏手機查地圖,指尖懸在螢幕上突然茫然——導航裡跳出的「中藥行」密密麻麻,哪間能抓齊這帖三十年的老方子?
早些年街角總有間飄著當歸香的鋪子。紅木抽屜櫃像巨型蜂巢,老闆指甲縫嵌著藥末,掂量藥材的手勢像打算盤。現在這些老手藝被擠到城市褶皺裡,得循著特殊氣味線索:經過騎樓聞到乾淮山混陳皮的辛香,轉角瞥見簷下掛著串串暗褐色桑寄生,或是玻璃罐裡琥珀色藥酒泡著整條青蛇的,準是了。
上回在民生社區迷路,意外撞見半地下室的「德生堂」。鐵捲門只開半人高,彎腰鑽進去別有洞天。七十歲老師傅用黃銅小秤稱藥,突然停下問:「這方子裡地鱉蟲量重了,你家族有中風病史吧?」後來才知他祖父是清朝末代御藥房撿藥童。這種鋪子地圖搜不到,要問公園打太極的銀髮族,他們口袋裡總收著手寫店址,紙邊都磨出毛邊了。
現在年輕人愛用「中藥鋪探索」APP,能過濾出深夜抓藥的急診型藥房,或是接受中醫師視訊問診的智能店。有回凌晨兩點咳到肺快蹦出來,找到間亮著綠十字燈的二十四小時藥舖,戴老花鏡的藥師從被窩爬起來開門,抓完藥還塞給我一包自製甘草枇杷糖。科技終究繞不開人情,鍵盤敲得再響,不及抽屜拉開時三七粉揚起的金棕色煙塵。
真要說秘訣,黃昏時分去傳統市場尾段轉轉。裝潢越不起眼的越有寶,記得看玻璃罐是否透著絨毛狀金銀花,當歸切片是否呈現雲霧紋。別迷信評分網站,某次按五星推薦找到網紅藥鋪,冷藏櫃裡陳皮用保鮮膜包著像超市貨,老闆連「先煎後下」都解釋不清。倒是永樂市場後巷那間沒店名的,用陶甕存三年以上熟地黃,開蓋瞬間湧出的沉香能勾出魂來。
前陣子幫日本朋友找漢方藥材,發現觀光區的「中藥伴手禮店」坑得很。標價千元的四物湯包,成分寫著「當歸(產地:亞洲)」。後來領他們鑽進大龍峒保安宮旁窄弄,阿婆從陶缸舀出酒蒸大熟地,深黑油亮如膏,切開滲出蜜色結晶。「這是十五年陳的,機器烘的可沒這琥珀光。」她操台語混日語單詞,說戰前她公公專做日本商行生意。臨走包了紫紅色雞血藤切片當見面禮,說是「讓血液像溪水唱歌的樹根」。
要是真急用,記住三個地標:廟埕榕樹下、公立醫院側門百米內、黃昏市場收攤後的攤車聚集處。上週三總急診室隔壁新開「明德堂」,凌晨三點還能抓齊「安宮牛黃丸」的犀角代用品。老闆拆藥櫃示範暗格,底層抽屜拉開竟有冷凍櫃存鮮石斛,斷面滲著紫色黏液。「急救用的,」他抹去白霜笑說:「有些病人等不及曬乾。」
【評論】
跪求大稻埕那間有蛇酒的中藥行確切位置!上次按文找到保安宮旁阿婆,她翻出昭和時期的漢方繪本給我看,超震撼
在APP篩選\代客煎藥\踩雷三次,送來都是機器煮的黑色苦水。永樂市場那家會用陶鍋分次煎,藥袋還標明頭煎二煎時間
請問中藥鋪能幫忙磨珍珠粉嗎?買到美容用的總摻滑石粉,想找現場開蚌取珠的老店
看這篇衝去民生社區地下室,老師傅說我帶的除濕藥方太寒,加了兩片烘過的薑母。現在煮滿屋都是暖香,神奇!
中永和有沒有夜間抓藥的?家裡癌末長輩常半夜痛醒,急需外送止疼貼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