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跳楼事件最近刷屏了我的朋友圈,心里堵得慌。一名年轻员工在高强度工作下选择了极端方式,这不是孤例,金融圈的压力像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吞噬着太多人。我自己在投行混过十年,见过无数同事凌晨三点还在改PPT,脸色苍白,眼神空洞。那时总以为“熬过去就好”,但现在回想,那种氛围里,心理健康早被丢到了角落。
职场压力从哪来?金融行业的游戏规则就是“快、准、狠”。KPI压得人喘不过气,季度考核像悬在头顶的刀,同事间明争暗斗,生怕被淘汰。我记得一个项目 deadline 前,团队连续通宵一周,有人直接在会议室晕倒。老板拍拍肩说“这是成长的代价”,可代价真该是健康吗?社会总鼓吹“奋斗精神”,却忘了人不是机器,过度透支只会引爆危机。
心理健康被忽视得太久了。压力积累时,我们习惯硬扛,觉得“说出来就是软弱”。我见过朋友默默吞抗抑郁药,不敢请假,怕影响晋升。结果呢?小事变大事,焦虑滚雪球般失控。那次事件后,我查了数据,中国职场抑郁率高达20%,但企业EAP(员工援助计划)形同虚设。心理咨询?很多人觉得是“奢侈品”,或者怕被贴标签。
这起事件是个刺耳的警钟。企业得负起责任,别再只谈业绩,多建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定期压力评估、免费咨询热线、弹性工作制,这些投入能救命。个人层面,学会说“不”很重要。我后来转行做自由职业,坚持每天运动半小时,晚上关手机陪家人——**惯改变大命运。社会也该打破 stigma,多聊心理健康,像聊感冒一样自然。
说到底,生活不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竞赛。钱途再光明,没了健康,一切归零。希望这次悲剧唤醒更多反思,别让职场成了无声的战场。我们都在路上,偶尔慢下来,看看风景,或许能找到更好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