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陣子工作壓力大,天天盯著電腦螢幕超過十小時,眼睛乾澀到像被砂紙磨過一樣,連眨眼都痛。那時候跑遍藥局找解方,店員總問我要買什麼,我支支吾吾說「眼藥水」,結果拿到一堆不合用的。後來才搞懂,原來在國外,這東西叫Artificial Tears,不是隨便哪種眼藥水都行。這種親身體驗讓我決定寫這篇,免得大家走彎路。
人工淚液的英文名稱就是Artificial Tears,聽起來直白吧?但別以為這詞兒到哪都通用。在美國藥妝店,你可能還會看到Lubricant Eye Drops或Dry Eye Relief,本質差不多,都是模仿天然淚液成分的東西。我有次在英國出差,當地人叫它Ocular Lubricants,差點買錯成洗眼液。重點是,包裝上一定會有「Artificial Tears」字樣,認準這個就錯不了。
選購時學問可大了,不是貴就好。市面上品牌多到眼花,像Systane、Refresh、Blink這些大廠,我用過一輪才發現關鍵在成分。防腐劑型的一瓶能用幾個月,便宜但天天滴可能刺激眼睛;無防腐劑的像單支裝TheraTears,開封後24小時得丟掉,貴點卻適合敏感族或戴隱形眼鏡的人。記得有次貪便宜買了含防腐劑的,結果眼睛紅腫三天,後來乖乖選無添加的,舒適感差超多。
實際用起來也得講究。很多人隨手一擠就完事,其實手法影響效果。我學眼科醫師教的:先洗手,頭後仰,手指拉下眼皮成小袋狀,滴一滴進去,別讓瓶口碰到睫毛。頻率嘛,初期乾澀嚴重時每兩小時一次,緩解後減到一天三回。過量反而沖走天然油脂,越滴越乾。有回我出差忘帶,臨時用食鹽水頂替,結果更糟——人工淚液不是單純鹽水,它有玻尿酸或電解質保濕,亂替代只會雪上加霜。
最後提醒,別輕忽背後的健康訊號。眼睛乾不一定是缺水,可能是自體免疫問題或環境過敏。我朋友長期靠人工淚液撐著,後來檢查才知是乾眼症,得搭配處方藥。買前最好諮詢藥師,尤其孕婦或慢性病患。這小東西救急一流,但絕非萬靈丹,養成護眼習慣才是根本。
原來防腐劑差這麼多!難怪上次滴完眼睛更癢,立馬換單支裝試試
戴隱形眼鏡可以直接滴嗎?怕鏡片糊掉不敢用
推Refresh Plus無防腐款,回購N次了,電腦族救星
請問開封後放冰箱保存會延長使用期限嗎?
有推薦亞洲品牌嗎?歐美款在台灣不好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