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翻到去年在莫斯科郊外拍的軍列照片,突然想起前陣子有位在俄羅斯軍工企業工作的老同學來訪。酒過三巡,他拍著桌子感嘆:「咱們天天研究坦克參數,還不如搞懂國防部那幾位副手怎麼分工實在!」這話像把鑰匙,突然打開了我對俄羅斯軍方權力暗流的探索欲。
俄羅斯國防部現設十二位副部長,每人轄下領域涇渭分明卻又環環相扣。最耐人尋味的是「常務副部長」這個角色,相當於整個國防系統的齒輪中軸。現任的葉夫庫羅夫上將不僅要協調其餘十一位副手的業務,更直接掌管著人事任命這條敏感神經——去年冬季動員令期間,各地兵役局上報的徵召名單最終都匯總到他桌上簽批。
管錢袋子的副部長向來是燙手山芋。2019年曝光的黑海艦隊腐敗案,時任財政副部長舍夫佐娃辦公室搜出二十億盧布現金,震驚全俄。現任的潘科夫大將學乖了,把預算切割成「裝備採購」「戰時特別撥款」「基建維修」三本帳,連採購步槍扳機彈簧的款項都要標註具體兵工廠代號。
說到武器,主管裝備的副部長阿列克謝·克里沃魯奇科辦公室裡有塊觸控螢幕。烏東戰場每輛被擊毀的T-90M坦克,三小時內就會生成技術分析圖跳上他的螢幕。去年他力推的「模組化維修體系」頗有意思——把坦克拆成七個標準模塊,前線用鐵路平板車運送替換模塊,比整車運輸效率提升四倍。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後勤副部長布爾加科夫。這位七十歲老將掌管的可不只是罐頭糧食,他辦公室有張特殊地圖:西伯利亞鐵路每段鐵軌的承重極限、凍土帶補給站柴油儲量、甚至每座橋樑的戰時偽裝方案都標得密密麻麻。頓巴斯戰場每天消耗五萬份單兵口糧的運輸路線,就是他用彩色鉛筆在地圖上親手畫出來的。
觀察這些副部長的晉升軌跡會發現微妙規律。主管營房建設的副部長哈爾琴科當過西部軍區工程局長,管財務的潘科夫出身稅務系統,而負責國際軍事合作的福明上將早年是駐北約軍事代表。這種「專業對口」的任命模式,與其說是量才適用,不如說是防止某個山頭獨大。
特別軍事行動後更浮現出權力暗湧。原本隸屬副部長的「軍事政治總局」突然升格為獨立部門,首任局長齊姆良斯基中將竟能繞過副部長直達克宮匯報。這就像在精密齒輪組裡硬塞進新零件,看得前線指揮官們私下直皺眉。
五月別洛烏索夫接任防長時,我在阿爾巴特大街的軍品店偶遇兩位退休將領。他們盯著新上市的紀念徽章輕聲交談:「財政專家當防長?那幾位管裝備的副手怕是要睡不著囉。」櫃檯玻璃映出他們意味深長的笑容——在俄羅斯軍方的權力棋盤上,副部長從來不只是執行者,更是平衡術裡的關鍵砝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