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產房走廊的燈總是特別亮。記得有次夜班,隔壁床孕婦宮縮乏力,醫師輕聲說\那些縮寫字母堆砌的醫療術語,不該成為孕婦的恐懼來源。
當醫師說\我們笑作一團,其實比喻意外精準。若宮頸條件不足(Bishop score低於6),硬打催產素可能引發子宮過度刺激,那監護儀的尖嘯聲至今讓我心悸。
破水十二小時未臨產的案例裡,醫師總會考量ARM(人工破膜術)。有次用鈍頭鉤針刺破胎膜時,羊水濺上無影燈的畫面像慢鏡頭。產婦丈夫驚呼:\這溫度背後是精密的Timeline Management:破膜後兩小時未進入產程,才會接續IV Oxytocin點滴。
說到催產素,Pitocin其實是品牌名。去年陪產時看護士調節輸液泵,每15分鐘增加2mU/min的劑量,精準如瑞士鐘錶。但最震撼的是醫師突然關掉點滴:\原來當自身催產素接管後,外在輔助就該退場——這份克制比技術更珍貴。
產房裡最動人的聲音是胎心監護儀的蹄音。CTG曲線出現晚期減速時,醫師果斷中止催產的側影,比任何教科書都生動。引產絕非流水線作業,當醫師說出\那些曾令人惶恐的術語,終將成為女性守護自己的鎧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