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調完時鐘,廚房微波爐閃著「12:00」的刺眼光芒,兒子揉著眼睛問:「媽,今天上學會遲到嗎?」這幕每年上演兩次,加拿大的冬令時像個老友準時叩門,帶著黑暗午後和混亂生理時鐘。但你知道嗎?1883年北美首次實施標準時間,竟是為了解決鐵路撞車事故?
調時鐘那六十秒,從來不只是時針倒退那麼簡單。去年十一月,阿爾伯塔省民調顯示68%居民希望廢除時制轉換,但聯邦層級始終卡在各省時區自治的僵局裡。當你盯著手機自動跳時,背後是各省議會裡吵了二十年的拉鋸戰——草原省份想永久夏令時,卑詩傾向冬令時,安省則在觀望鄰居動向。
凌晨三點突然驚醒的經驗我有過。時間切換首週,褪黑激素分泌節奏被打亂,多倫多總醫院急診室的心血管病例會增加17%。我的家庭醫生陳醫師總叮囑:「提前四天開始,每天晚睡十五分鐘,比突然多睡一小時更聰明。」他在診間牆上貼著褪黑激素食物表:核桃、櫻桃、香蕉用紅筆圈得密密麻麻。
車庫裡那台2009年的豐田Camry,調時間得按著說明書戳中控台小孔五分鐘。溫哥華的張太太去年因此錯過孫子冰球賽開場:「儀表板時鐘調好了,行車記錄儀卻顯示舊時間,罰單申訴拖了三個月!」現在我學會了:老式微波爐拔電池重置,智慧電視等凌晨自動更新,而嬰兒監視器⋯⋯乾脆貼張便利貼遮住時間顯示。
日照四點半消失時,維生素D補充劑突然熱賣。但薩省大學研究指出,早晨10點到下午2點間曝曬手背十五分鐘,比吞藥丸更能穩定情緒。我書桌緊鄰窗邊,放著蒙特婁買的日晷造型燈,6500K冷白光定時在早餐時亮起,騙過視交叉上核的原始本能。
黃昏提早來臨那週,社區華超總有新移民問:「怎麼下午五點天全黑了?」老闆老林會遞上紅棗薑茶:「溫哥華的冬雨,多倫多的暴雪,卡加利的奇努克暖風——適應加拿大冬天啊,得像熬廣東老火湯。」他玻璃罐裡泡著的當歸枸杞,在櫃檯燈下泛著琥珀光。
當十一月寒風捲起楓葉,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重排生活韻律。今晨我踩著薄霜晨跑,呵出的白霧裡有星巴克南瓜拿鐵的甜香。路過鄰居門前,看見聖誕燈飾已纏上橡樹枝枒,像提前灑落的星光。
住在愛德華王子島,我們和哈利法克斯有一小時時差,每次和NB省客戶開會都要反覆確認是EST還是AST
毛孩時差症超真實!我家貴賓犬連續三天清晨五點狂扒臥室門要早餐
時鐘調完一週還是困得像被下藥,永久夏令時請願書哪裡簽?
求推安卓自動調時的車載手機架,去年用吸盤式結果零下25度掉下來砸壞出風口
發現用冬令時當藉口把瑜珈課從晚七點改到六點,終於不用摸黑回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