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車經過加油站,看到油價牌上數字不斷飆升,心頭一緊,彷彿荷包在滴血。作為一個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通勤族,這波漲價潮不只影響日常開銷,還讓整個家庭預算大亂。記得去年冬天,油價還算平穩,現在卻一路衝高,加滿一箱油得多花好幾十塊加幣。這種壓力下,不少人開始焦慮,但與其坐等價格回落,不如主動出擊,找出實用的應對之道。
油價高漲背後,原因錯綜複雜。全球石油供應鏈受地緣政治影響,比如中東衝突或OPEC減產,直接推高成本。本地因素也不容忽視,加拿大各省的碳稅政策逐步加碼,加上運輸和煉油成本上升,讓每公升油價多出幾毛錢。更別提通膨帶來的連鎖效應,日常用品跟著漲,整個生活開支雪球般滾大。面對這種局面,光抱怨沒用,得從自身習慣下手,一步步調整,才能緩解壓力。
改變駕駛方式是第一步。我試過減少急加速和急煞車,平穩控制油門,油耗居然降了將近一成。保持輪胎氣壓充足也很關鍵,胎壓不足時,輪胎摩擦增大,無形中多耗油。另外,避免引擎空轉——停車超過一分鐘就熄火,這習慣省下的油錢累積起來很可觀。上個月,我刻意規劃路線,避開塞車熱點,用Google Maps避開高峰時段,每週省下兩次加油機會。這些小改變看似瑣碎,但實踐幾週後,油錢開支明顯瘦身。
轉向替代交通工具,能帶來更大彈性。我住多倫多,現在週末盡量不開車,改搭地鐵或公車,一張月票比單次加油便宜多了。天氣好時,騎腳踏車或步行去附近超市,不只省油,還順便運動。如果距離遠,拼車App像Poparide很實用,分攤油費又減少碳足跡。長遠來看,考慮換車是明智投資。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的補助正熱門,聯邦和各省都有退稅計畫,算下來初期成本雖高,但幾年後油錢歸零,還能避開油價波動的折磨。
聰明消費習慣也不能少。我養成用油價比較App的習慣,像GasBuddy或Waze,出門前查附近加油站實時價格,專挑折扣時段加滿。加入加油站忠誠計劃,累積點數換現金回饋,小錢積少成多。買菜時順便加油,超市連鎖店常有會員價,一舉兩得。這些策略不只省錢,還讓生活更有條理。面對油價風暴,與其被動承受,不如主動掌控——從微調習慣到長遠規劃,每一小步都在為荷包和地球減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