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踏上加拿大的土地,那份興奮勁兒還沒退去,就差點被飯店的插座搞得手忙腳亂。我從背包裡掏出筆電充電器,看著那三腳的插頭,怎麼也塞不進牆上那兩個扁孔的插座。當時急得滿頭汗,幸好同行的朋友遞來一個小玩意兒——旅行適配器,這才解了圍。那次教訓讓我學到,旅行前的功課,可不只是訂機票和酒店,電源這種小事,往往決定行程的順暢。
加拿大的電插頭標準,用的是北美常見的A型和B型。A型是兩腳扁平的,B型則多了一個圓形接地腳,電壓固定在120伏特。這和台灣、中國的220伏特差了一大截,光看插孔形狀不同就夠頭疼了,更別提電壓不匹配可能燒壞設備。有些朋友以為隨便買個轉接頭就能搞定,結果帶去的吹風機一插就冒煙,整趟旅程泡湯。其實,關鍵在於分辨「適配器」和「轉換器」——適配器只改變插頭形狀,轉換器才處理電壓轉換。
選購旅行適配器時,別貪便宜隨便抓一個。先檢查自己的設備標籤,像手機或筆電充電器,大多標示「100-240V」,這代表寬電壓設計,用純適配器就夠了。但如果是電動牙刷、捲髮棒這類小家電,很可能只支援220V,得搭配轉換器才安全。我偏好萬能型的適配器,那種能切換多國插頭的小盒子,體積輕巧,塞進背包不占空間。品牌上,像Belkin或Anker的產品,質感扎實,用過幾次都沒出問題,價格雖稍高,但比起燒壞一台筆電,這投資划算多了。
旅行中,我習慣多帶一個備用適配器,尤其去偏遠地區時。有次在溫哥華郊區的小木屋,唯一的插座老舊不堪,適配器接觸不良,差點讓手機斷電。後來學乖了,出發前上網查查飯店的插座照片,或直接問房東細節。安全方面,絕對別用劣質產品——我曾看過路邊攤賣的便宜貨,塑膠殼薄得像紙,插上去火花四濺,嚇得我趕緊拔掉。記住,電源是旅行的命脈,一點馬虎不得。
回過頭想,這些年跑遍全球,電源適配成了我打包清單的固定項目。它不是什麼高科技,卻能讓旅途從焦頭爛額變成行雲流水。下次你計畫加拿大行,別忘了花點時間研究這個小工具,它會是你無聲的旅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