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聊到加拿大,我腦海裡就浮現出那些讓人流口水的美食回憶。作為一個在亞洲長大、後來搬到北美生活的華人,我發現加拿大美食的魅力在於它的多元文化融合。從法式精緻到原住民傳統,再到移民帶來的創新風味,這裡的飲食文化豐富得驚人。記得第一次在多倫多街頭吃到熱騰騰的普丁(Poutine),那種脆薯條淋上濃郁肉汁和融化起司的組合,簡直顛覆了我對小吃的想像——不是簡單的垃圾食品,而是承載著魁北克歷史的靈魂料理。
說到地道餐廳,我特別推薦蒙特利爾的Schwartz\s Deli。這家老字號猶太熟食店創立於1928年,隱藏在聖勞倫大道上,門面不起眼,但一走進去就被煙燻肉的香氣包圍。他們家的煙燻牛肉三明治是經典,肉片厚實多汁,搭配酸黃瓜和黑麥麵包,一口咬下去滿嘴油香。我常帶朋友去,每次排隊時聊起老闆的故事,都覺得這不僅是吃飯,更像是參與一場城市傳奇。溫哥華的Japadog則是另一種驚喜,把日式照燒醬和熱狗結合,創出獨特街頭小吃。站在街角啃著熱狗,看著太平洋海景,那種融合東西風味的體驗,連我這個吃慣台灣夜市的老饕都讚不絕口。
多倫多的St. Lawrence Market也不能錯過,這座百年市場像個美食寶庫。週末早晨,我總愛去逛逛,攤位上擺滿新鮮食材,從安大略湖的魚獲到農場直送的蔬果。必試的是Peameal Bacon Sandwich,用加拿大特製的豌豆粉醃肉,夾在鬆軟麵包裡,簡單卻濃郁。市場裡還有家隱藏版甜點攤,賣著傳統Butter Tarts,那種酥皮包裹焦糖奶油餡的小點心,甜而不膩,吃一口就想起小時候外婆做的糕餅。
當然,加拿大必嘗小吃不只這些。Poutine絕對是國民美食,魁北克小鎮的La Banquise做得最道地,薯條脆得恰到好處,肉汁濃厚得像燉了整晚的湯底,加上起司塊在嘴裡融化時的幸福感,簡直是冬日救星。還有Beavertails,這名字聽起來怪,其實是油炸麵團撒上肉桂糖或巧克力,在渥太華運河邊的攤位買一份,邊走邊吃,冷風中熱騰騰的甜蜜讓人上癮。另外,別忘了試試原住民風味的Bannock麵包,用傳統方法烤製,外脆內軟,沾點楓糖漿,吃得出土地的味道。這些小吃背後都有故事,比如普丁起源於1950年代魁北克鄉村的工人食堂,現在卻成了全國驕傲。
探索加拿大美食,關鍵是放慢腳步。別只追網紅店,試試走進社區小館或市集,跟老闆聊聊。像我在溫尼伯一家家庭經營的餐館,吃到用野牛肉做的燉菜,老闆娘分享了她祖父的打獵故事,那頓飯不只填飽肚子,更連上了這片土地的根。美食旅行就是這樣,吃的是味道,品的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