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誤打誤撞推開味香園的木門,簷簷雨珠順著青瓦簷角砸在石階上。穿藍布衫的阿婆笑咪咪遞來熱毛巾:「濕氣重,喝碗薑茶驅寒。」空氣裡沉浮著柴火燜燉的肉香與老茶氤氳,那一刻忽然懂了,所謂「休閒體驗」的奧義,從來不在菜單價格欄,而在時間被溫柔摺疊的皺褶裡。
穿過掛滿竹編食盒的廊道,後院竟藏著三重秘境:左側玻璃房懸垂絲瓜藤,光影在發酵中的醃菜缸上流淌;正中老灶台燉著三小時未熄火的紅燒肉,陶鍋蓋沿噗噗吐著琥珀色泡沫;最驚豔是右轉茶室,整面牆用三百個舊茶罐砌成,松木長桌上散落著剝到一半的桂圓殼——原來店家晨起現剝的桂圓紅棗茶,甜味裡果真帶著指甲掐開果肉的微澀。
必試頭道「古法豬油撈飯」,關鍵在那盅秘製豬油。老闆凌晨熬油時摻了蝦頭與干貝碎,上桌先澆半勺滾燙豬油,米粒瞬間透出玉色光澤,再戳破頂端的流心蛋黃。記得留半碗飯,等最後一道「酸筍豆腐魚湯」上桌,舀勺奶白湯頭泡飯,酸鮮撞擊脂香,舌頭像被海浪溫柔拍打三次。
多數人不知道預約時可備註「開灶體驗」。交三百押金便能鑽進廚房,戴手套跟著師傅捏青團。豆沙餡裡竟吃出整顆酒漬櫻桃,老師傅眨眨眼:「這是蘇州老師母的方子,櫻桃核早換成冰糖啦。」蒸好的青團擱在竹匾晾涼,翠綠表皮在蒸汽裡微微顫動,像初春剛舒展開的柳葉芽。
最動容是離場時的小插曲。暴雨轉晴後,老闆娘突然捧出白瓷盤:「試試新烤的苔條酥餅配夕陽?」金黃酥皮撒著海苔末,咬開湧出溫熱的芝麻流心。眾人倚著斑駁的磚牆啃餅乾,看晚霞把晾在竹竿上的醬鴨染成蜜色。當第一顆星子跳上屋簷時,聽見身後阿婆輕哼評彈小調——原來真正的休閒,是讓五感在煙火氣裡重新學會呼吸。
【評論】
跪求青團預約方式!上次直接衝去說要捏糰子,老闆笑著遞給我一盒現成的
酸筍豆腐魚湯的酸度能調整嗎?帶長輩去怕太刺激
後院茶室低消多少?想帶筆電去寫稿但怕被側目
發現彩蛋!收銀台旁鐵罐裡有自製陳皮梅,結帳時跟阿婆眨眨眼就會塞給你兩顆
有人吃過他們的冬醃菜炒飯嗎?去年立冬限定版讓我魂牽夢縈一整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