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冬天,我獨自飛到印度孟買,租了輛破舊的吉普車,一路顛簸五小時才抵達埃洛拉石窟。這地方藏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荒山裡,像個被時間遺忘的寶盒——三十四座石窟,橫跨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三種信仰,從西元六世紀鑿到十世紀。站在入口處,風吹過砂岩,彷彿能聽到千年前工匠的錘擊聲。那刻我明白,這不是普通景點,是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如果你也愛探索人類文明的韌性,埃洛拉絕對值得列入人生清單。
石窟分三大區塊,佛教窟群在北端,印度教居中,耆那教靠南。最佳路線?我建議從南門入場,先避開人潮高峰。早上九點開門,直奔耆那教區的因陀羅薩卜哈石窟,這裡的蓮花頂雕刻精緻得讓人屏息——陽光斜射時,整片壁畫活過來似的。接著往北走,別錯過印度教區的凱拉薩納特寺,整座廟宇從單塊岩石中雕出,高過三層樓,繞著它走一圈,你會驚嘆古人怎麼做到的。最後到佛教窟群,如第十二窟的維哈拉寺,靜坐片刻,感受那股千年禪意。全程約四小時,帶瓶水和輕食,石窟間有樹蔭歇腳,但別貪快——每個角落都藏著故事。
門票是關鍵,別小看這點。外國遊客票價現在約650盧比(合台幣250元),現場買常排長隊,尤其週末。我學乖了,提前在印度考古調查局官網訂電子票,省下半小時。開放時間是早九晚五,最後入場四點半;避開雨季(六月到九月),那時山路泥濘,石窟內部濕滑。想省錢?週三免費入場,但人擠人,不如平日去享受寧靜。對了,穿耐磨鞋——地面粗糙,我那次穿涼鞋磨破腳,換來一週跛行。
深度遊的話,別只走馬看花。找個在地導遊(門口有小攤,一小時200盧比),他們能解說壁畫裡的史詩神話,像《摩訶婆羅多》戰場場景,瞬間讓石頭說話。攝影愛好者注意:午後光線最美,凱拉薩納特寺的浮雕在夕陽下金光閃閃,我拍的那張至今是手機桌布。回程若累,石窟外有茶攤賣Masala Chai,一杯熱辣香料茶,暖胃又提神。這趟旅程教會我,旅遊不是打卡,是讓靈魂與歷史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