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丸的門,那股熟悉的、混著柴火香與海潮氣的味兒就撲上來。老客都知道,這不是普通餐廳,是老闆把半輩子漁港記憶燉進鍋裡的地方。牆上掛著斑駁的船槳,菜單寫得隨性,第一次來總有點懵——點什麼才不踩雷?吃不到精髓太可惜。今天掏心窩子聊聊,那些讓我回訪十幾次都吃不膩的硬底子功夫菜。
先說冷盤,別小看這開場。「老滷燻鯧」絕對是暗藏玄機的狠角色。選當日現流白鯧,魚鱗得一片片手工拔淨(王主廚說這步驟耗兩天),浸進祖傳三十年的醬油滷汁,慢火燉到骨髓都入味,最後用龍眼木煙燻。上桌時魚皮閃著琥珀光,筷子一夾,魚肉像蒜瓣似地散開,鹹香裡透著果木甜,連魚骨都酥得能嚼。旁邊配的醃鳳梨片,酸冽勁兒剛好解膩,老饕都懂要先搶這盤。
熱炒檯的鑊氣,是大丸的靈魂。必點「蒜苗熗三點蟹」,這菜名太平凡,差點埋沒了真功夫。三點蟹得是活蟹現殺,對半斬開,切口處沾薄粉鎖住蟹黃。大火燒熱鐵鍋,蒜末、薑片、辣椒圈爆香時滋滋作響,螃蟹下去瞬間竄起白煙。關鍵在那一勺自釀蝦醬——用發酵小蝦混金華火腿末提鮮,鹹香直衝腦門。蟹肉飽滿帶汁,殼薄到能直接咬碎,蒜苗的辛嗆裹著海味,吃完忍不住吮指頭。
湯品別只點常見款。「剝皮辣椒燉黑羽雞」是隱藏版療癒系。選雲林放養的黑羽土雞,皮下帶層金黃油脂。湯底用雞骨架與柴魚片熬足八小時,清澈見底卻鮮得紮實。主角是花蓮手作剝皮辣椒,不辣喉,帶著發酵後的醇厚甘味。慢燉到雞肉用筷子輕撥就骨肉分離,膠質全融進湯裡。微辣的後勁從胃裡暖上來,颱風天喝一碗,比什麼補藥都實在。
壓軸給愛吃魚的人:「古法煎馬頭魚」。這魚嬌貴,離水就死,大丸每天清早跟基隆崁仔頂魚市搶貨。處理時只抹薄鹽,鐵鍋燒到冒青煙才下油,魚身水分徹底擦乾,貼鍋瞬間「滋啦——」一聲脆響。煎到兩面金黃如虎斑,魚鱗立起像片片盔甲,咬下去咔滋作響,裡頭魚肉卻還細嫩如豆腐。精髓在最後淋的一圈陳年花雕酒,酒香蒸騰時竄進魚肉纖維,沾點椒鹽就鮮到舌頭發麻。
最後私心推道樸素主食「豬油撈飯」。別笑,這碗飯是時間熬出來的。豬板油切丁慢炸成金黃油蔥酥,醬油是西螺百年甕藏黑豆釀,上桌前舀勺熱騰騰的越光米飯,拌進豬油、醬油、油蔥酥。米粒裹著琥珀色醬汁閃著油光,簡單粗暴的香氣攻勢,吃過就懂為什麼有人專程來打包這碗飯。
大丸的菜單沒譁眾取寵的擺盤,靠的是對食材的較真。王主廚總叼著菸在廚房門口盯火候:「海鮮這東西,鮮度差一分,味道差十分。」想吃道地海派老滋味?照這張清單點,包你吃到舔盤子。
跪求問那個剝皮辣椒湯能不能外帶?上次喝過魂牽夢縈,想買一鍋回家孝敬長輩!
煎馬頭魚的鱗片真的可以吃嗎?看描述好誘人但有點怕刮嘴
熗三點蟹的蝦醬太犯規!辣度能調整嗎?帶小孩怕受不了
隱藏菜單還有沒有其他寶藏?上次隔壁桌吃的砂鍋魚頭香到讓我分心
豬油撈飯的醬油牌子能透露嗎?自己在家復刻總是少了層次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