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太古家庭医生,全家健康守护者,便捷上门诊疗服务 ...

太古家庭医生,全家健康守护者,便捷上门诊疗服务

2025-8-6 03:07:21 评论(1)

凌晨兩點,小女兒的體溫計飆到39.8度。抱著滾燙的小身體衝急診,卻在候診區眼睜睜看著她抽搐——那晚急診室白熾燈泡的光暈在我視網膜上烙了整整三天。後來鄰居陳太一句話點醒我:「點解唔搵家庭醫生上門?」


「家庭醫生」四個字在華人社會總帶點舊時光濾鏡。小時候住油麻地唐樓,穿灰西裝的何醫師會拎著牛皮藥箱,用聽診器焐熱了才貼上阿婆胸口。三十年後在太古地鐵站旁咖啡廳,我望著對面年輕的梁醫師把血壓計收進智能藥箱:「科技跑得快,但醫病關係本質沒變——關鍵在『信任』與『時間』。」


他手機突然震動。「張伯血氧掉到91%。」起身時順手從藥箱抽出掌上超音波:「慢性阻塞肺病的老菸槍,今早偷抽半支雪茄。」趕往屋苑途中,平板上已彈出張伯過去三年肺功能曲線圖。這種動態健康檔案,正是家庭醫生區別於街症診所的利刃。


上週帶老父覆診糖尿科,專科醫生看著梁醫師傳來的居家血糖波動熱力圖,直接調整胰島素劑量。省去兩小時車程與候診煎熬,老父難得笑著說:「原來唔使再同新醫生由頭講廿年病史。」


最震撼是上月深夜女兒腸胃炎脫水。梁醫師到場後竟從藥箱取出兒童靜脈輸液包,客廳瞬間變身無菌站。當軟針精準埋進女兒細嫩手背時,我才驚覺現代家庭醫生裝備早已超越聽診器年代。「去年考取急症醫學文憑,」他撕開消毒棉片時淡淡說:「有些狀況搶贏四十分鐘,命運就不同。」


這種守護力在移民潮下更顯珍貴。朋友舉家遷英前,梁醫師用三個月建立跨國病歷交接系統。當他們在倫敦診所亮出加密二維碼,金髮醫師驚嘆:「你們的家庭醫生比NHS基層系統超前十年。」


有晚陪梁醫師巡完最後個案,他指著社區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標記:「紅色是獨居長者,綠色是新生兒,紫色是臨終關懷。」月光灑在那些交疊的色塊上,突然理解家庭醫生的真諦——他們用雙腳編織著隱形的防護網,當整個醫療體系都在追逐尖端科技時,唯有這群人仍記得叩門的溫度。



  • 醫師夜間出診要加收幾多?颱風天都會來嗎?
  • 我住西貢鄉村屋,你們覆蓋範圍到唔到郊區?
  • 如果阿婆要每日打胰島素針,醫生真係可以風雨無阻上門?
  • 見到提到兒童靜脈注射,普通家庭醫生有呢種技能係咪普遍?
  • 病歷資料過俾專科時會唔會有私隱風險?用乜嘢加密技術?
    2025-8-6 04:23: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爆米花忍者

    关注0

    粉丝0

    帖子721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