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搬進新家那陣子,最怕的就是廚房電器出狀況。當初選太平洋油煙機看中它吸力強、好清洗,誰知道用了半年,控制面板突然罷工。急著找維修點才發現,品牌官網的服務據點查詢頁面像迷宮,打了客服電話又要等轉接三四次。最後是社區群組裡一位大姐私訊我巷口那家電器行的老師傅,才解了燃眉之急。
後來和老師傅混熟了,他邊拆油煙機邊搖頭:「你們年輕人只知道上網搜『太平洋維修點』,其實水電行玻璃門上貼著藍色海浪商標的都有合作。」原來品牌在台灣的服務網絡比想像中密,光是雙北就有二十幾個隱藏據點,只是多數人只認官方旗艦店。
真正讓我吃驚的是售後服務的城鄉差距。朋友在台南鄉下油煙機馬達異音,官方說最近技師在嘉義要等三天。結果她照我教的,直接去鎮上掛「廚衛維修」招牌的老店,老闆從倉庫翻出同型號馬達當天換好,還嘟囔著:「太平洋的零件通用性高,我們這種老店反而囤得多。」
現在幫親友查服務點,我都用這套組合拳:先上太平洋官網「服務據點」頁面輸郵遞區號,接著開Google地圖搜「太平洋+維修」看街景,確認店面是否掛著授權銅牌。最關鍵是撥電話問「能現場處理油網卡死嗎?」——敢打包票的通常真有本事,那種支吾說「要送回原廠檢測」的,八成是轉手賺差價的二道販子。
上個月自家油煙機又鬧脾氣,油盒卡死抽不出來。我沒急著報修,先照師傅教的土法:用吹風機加熱油盒接縫三分鐘,戴橡膠手套逆時針猛轉。果然「喀」一聲鬆脫,省下八百元上門費。這些實戰經驗讓我悟出道理:與其依賴冷冰冰的客服系統,不如在巷弄間建立自己的維修地圖。
後記: 最近發現太平洋LINE官方帳號能即時定位附近維修點,輸入機身編號還能預約零件。科技終究還是要回歸到解決阿嬤在灶腳的煩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