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列治文山喧鬧的商區,大鴨梨那盞暖黃的招牌總像個老熟人似地招手。推門的瞬間,烤鴨香混著京醬的甜鹹就撲上來,耳邊是瓷勺碰著盤邊的脆響,師傅片鴨的刀快得晃眼。這地方熱鬧得不像在加拿大,倒像鑽進了老北京哪個胡同里的名店。
掛爐烤鴨是鎮店之寶,得提前訂。師傅推著小車到桌邊,油亮棗紅的鴨子還冒著熱氣。刀鋒過處,薄脆的鴨皮「嚓」地裂開,底下那層晶瑩的油脂看得人心顫。師傅手穩,每片肉都帶著皮,鋪在青花瓷盤裡透著粉。最銷魂是那口「鴨皮蘸白糖」——滾燙的鴨皮在舌尖一壓,油脂混著砂糖顆粒炸開,罪惡又上癮。蔥絲瓜條甜麵醬配得齊全,荷葉餅蒸得透,薄而不破,裹著鴨肉捲緊了咬,醬香蔥辛和鴨油的豐腴在嘴裡打架。
京菜不止烤鴨獨秀。那道蔥燒海參,發得透亮的海參吸飽了濃稠醬汁,京蔥段燒得軟糯帶焦邊,蔥油香霸道地纏著每一口。老主顧都懂,這菜費火工,蔥油得熬上幾個鐘頭才出得來這味兒。乾炸丸子外殼酥得像層金甲,咬開是燙嘴的羊肉餡,蘸椒鹽配燒餅,一口回到鼓樓邊的蒼蠅館子。連最普通的醋溜土豆絲都見功夫,切得細如棉線,鑊氣十足,酸得爽利。
訂位有門道。週五晚上能擠破頭,但週三下午四點半剛開門時去,常能撿漏窗邊位。店裡搞會員制,手機號註冊就送半份豌豆黃——別小看這贈品,綿密不甜膩,紅豆餡兒沙沙的。刷某張本地信用卡還能打九折,結賬時別忘亮卡。帶長輩來?提前三天訂位說要壽桃,店家會捏好粉嘟嘟的麵桃子端上來,裡頭是豆沙餡,哄得老人家眉開眼笑。
服務生手腳麻利,但忙時難免顧不上添水。建議烤鴨上桌就催著要鴨架湯,否則等你想起來,湯早賣光了。那鍋奶白的湯滾著白菜豆腐,撒點胡椒,鮮得能解了滿桌油膩。菜量實在,四個人點整鴨加兩道菜足夠,別學隔壁桌倆人點四道硬菜,最後拎著半桌剩菜走,白費了手藝。
走出門被北風一吹,大衣還裹著烤鴨香。抬頭看招牌下那排紅燈籠搖搖晃晃,忽然懂了為什麼有人開四十分鐘車來這兒——吃的哪只是鴨子,是熱騰騰的人間氣,是刀光火影裡端出來的那點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