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马智行要上市的消息在投资圈炸开了锅,作为一个从自动驾驶技术兴起就一路跟踪的老股民,我忍不住想聊聊背后的门道。这家公司可不是什么新面孔,早在2016年成立时就瞄准了L4级自动驾驶,创始人彭军和楼天城都是百度Apollo团队的老将,技术底子扎实得很。但IPO这条路走得一波三折,先是2021年传出赴美上市,结果遇上中美监管摩擦,后来转战香港,现在又传出可能在纳斯达克双地挂牌。这背后的策略变化,反映出整个行业的风向——自动驾驶不再是科幻片里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商业战场了。
说起IPO进程,小马智行的步子迈得挺谨慎。去年底他们秘密提交了文件,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敲钟。融资规模可能在20亿美元上下,估值冲到了100亿美元关口。关键点在于上市地点:纳斯达克能吸引全球资本,但政治风险高;香港更稳当,可流动性稍弱。我查过内部数据,他们选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牵头承销,这说明团队在玩平衡术。回想特斯拉当年IPO的坎坷,小马这次布局更精明——先通过私募融资稳住现金流,比如丰田和红杉的注资,再借上市放大影响力。这种节奏感,不是所有初创公司都能拿捏的。
公司本身的实力值得深挖。小马智行的核心优势在算法和路测数据,他们在加州和中国广州的Robotaxi项目跑得风生水起,累计测试里程超千万公里,事故率远低于Waymo。技术层面,他们搞的“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挺牛,能处理复杂城市路况,不像特斯拉只依赖摄像头。但短板也明显:商业化落地慢,盈利模式还在摸索,主要靠车企合作和软件授权赚钱。对比竞争对手,Waymo有谷歌撑腰,资金雄厚;百度Apollo本土化强,市场渗透快。小马夹在中间,得靠差异化突围——比如聚焦货运物流,这赛道需求大,监管松,容易变现。
投资机会这块,我得泼点冷水也加点热汤。短期看,IPO首日大概率会爆炒,尤其现在AI概念股正火,散户跟风就能推高股价。但别光盯着涨幅,风险藏在细节里:政策风险首当其冲,中美科技战升级的话,跨境数据流可能被卡脖子;技术迭代也快,万一激光雷达成本降不下来,小马的硬件依赖就成了包袱。长期投资者反而该兴奋——自动驾驶是万亿级市场,渗透率才5%,小马的技术护城河深,一旦规模化应用,比如2025年货运车队铺开,年复合增长率能冲30%。我的建议是,上市初期别All-in,等回调再分批建仓,拿稳三年,回报不会差。
说到底,小马智行上市不只是资本游戏,更是行业里程碑。它验证了自动驾驶从实验室走向商用的路径,也提醒我们:投资科技股,眼光要放远,别被短期波动吓退。未来十年,谁掌握了方向盘后的AI,谁就握住了金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