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裡裝修,跑遍了台北、高雄的建材市場,累得半死,但也省下不少錢。每次看到朋友花大錢買建材,結果用不到幾年就出問題,就覺得好可惜。其實,買建材不是砸錢就好,關鍵在精打細算和懂門道。今天來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讓你避開坑,省錢又安心。
裝修前,先別急著衝去市場。我習慣花一週做預算規劃,把需求列清楚:比如客廳地板要耐磨、廚房瓷磚要防污。記住,預算不是死的,要留兩成彈性空間應付意外。去年我幫鄰居規劃,他硬是省下三成費用,就靠這招。建材價格波動大,經濟不景氣時,批發市場常打折,別傻傻趕熱潮。
選市場是門學問。大賣場像特力屋,品項齊全但貴;批發市場如台中建國市場,價錢便宜但得會挑。我偏愛後者,每次去都帶個小工具包:磁鐵試金屬、放大鏡看瓷磚紋理。有次在台南買瓷磚,老闆吹噓進口貨,我用放大鏡一看,邊緣有裂痕,當場砍價三成。網購平台也不錯,蝦皮或淘寶比價快,但要小心運費陷阱,我總選本地倉庫的賣家。
省錢核心在砍價技巧。別怕開口!市場老手都懂心理戰,我學到一招:先問「這是最低價嗎?」再沉默幾秒,對方常自動降價。去年買木地板,原價一坪三千,我裝作猶豫要走,老闆急著喊八折。促銷季更要搶,像年中清倉,我一次囤夠塗料,省了快一半。切記,別貪小便宜買劣質品,劣質油漆省幾百塊,但重刷一次多花上萬。
材料選擇上,環保建材未必貴。比如再生木材,價錢親民又耐用,我家書櫃用了五年還像新的。瓷磚別迷信名牌,台灣本地廠的品質不輸進口,我比較過密度和吸水率,差別不大。水管電線別省,選銅芯的,雖然貴點,但安全第一。省錢是長線遊戲,我算過:優質建材多用十年,攤下來每年省好幾千。
最後,裝修是場耐力賽。多跑幾家、多問師傅意見,我常跟水電工聊天,學到不少內幕。省下的錢,不如投資在體驗上,比如加個智慧燈控,生活質感大升級。記住,買建材不是花錢,是投資家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