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張越。今天坐在書桌前,窗外飄著細雨,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台灣鄉下的日子。那時家裡窮,連買本書都難,但我總愛趴在破舊的木窗邊,望著天空發呆。記得有一次,我偷偷把媽媽存錢罐裡的硬幣拿了幾個,跑到鎮上買了本二手書。回家後被發現,她沒罵我,反而摸摸我的頭說:「越仔,讀書是好事,但做人要誠實。」那一刻,我學會了責任和夢想的力量。人生就像一場長跑,起點或許不平坦,但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選擇。
後來我去了美國留學,帶著滿腔熱血,卻在異鄉撞得頭破血流。第一年,語言不通,文化隔閡像堵牆。我在餐廳洗盤子賺學費,深夜回宿舍還要啃厚厚的教科書。有次累到在圖書館睡著,醒來發現筆記本上全是口水印。朋友笑我傻,幹嘛不找個輕鬆活兒?但我心裡清楚,這些苦是磨刀石。畢業後進了矽谷,從基層工程師做起,熬過無數通宵,終於帶團隊開發出一個小有成就的產品。成功不是運氣,是無數次跌倒後爬起來的堅持。
創業路上,我也栽過大跟頭。三十歲那年,把積蓄全押在一個項目上,結果市場風向突變,公司瀕臨破產。那段日子,我每晚失眠,看著銀行帳戶數字歸零,感覺天塌了。但正是那次失敗,教會我謙卑。我開始重新學習,走訪各地企業家,從東京到柏林,聽他們分享經驗。有人說,失敗是人生最貴的學費,我深有同感。現在回頭看,那些低谷反而塑造了今天的我——更懂得珍惜,也更敢冒險。
人生走到半百,我常想,精彩不在於成就多大,而在於過程中的覺醒。旅行時,我在印度鄉村遇過一個老農夫,他一生沒離開過村子,卻用簡單的智慧教會我:幸福是活在當下。這幾年,我開始寫書、做公益,把經驗傳給年輕人。看到他們眼裡的火花,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或許,生命的真諦就是不斷分享,讓故事流傳下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劇本,別怕寫錯頁,重要的是翻開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