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收攤後,和隔壁賣滷味的阿坤蹲在騎樓抽菸。他指著對街新開的網紅奶茶店苦笑:「人龍排到馬路轉角,我們這邊像被下了結界。」我遞了根菸給他:「旺市像海,船多才聚魚。怕的是沒浪,不是浪大。」這十幾年從路邊攤到批發倉儲,看過太多人對著人潮乾瞪眼,或一頭熱栽進去卻被浪打翻。
旺市投資最忌諱兩種心態:一是以為掛個招牌錢就自己流進來,二是看別人賺錢就無腦跟風。記得五年前信義區巷弄爆紅的那家可麗餅?三個月後同條街冒出七家,現在只剩兩家苦撐。旺市不是金礦,是戰場。得帶腦子,帶策略。
人流不等於錢流,得當「漩渦中心」。我第一間服飾店開在西門町邊陲,每日看萬人經過,進店不到十個。後來咬牙吃三個月泡麵,硬是頂下捷運出口三角窗。租金翻三倍?但人站在店門口等紅燈時,視線自然掉進櫥窗。這錢不是付給房東,是買下「強制曝光權」。在旺市,位置差三步,業績差三倍。
商品組合要玩「三明治戰法」。底下那層是「定錨款」——平價、高週轉的必需品,像我們倉儲批發的基礎T恤,壓到79元一件,純粹吸客。中間夾著「利潤款」,設計獨特或材質升級,定價敢拉高30%。最頂層放「話題款」,限量聯名或明星同款,不為賺錢,就為讓人拍照打卡。某次和插畫師合作星座T,五百件三天搶光,帶動基礎款多賣三成。
促銷別只會打折,要埋「倒鉤」。去年幫客戶策劃小吃攤活動:「買三送一」效果普普,改成「加10元多一件」業績立刻翻倍。人對損失敏感,覺得沒加購就虧了。更狠的是「儲值陷阱」——存千送兩百,但分十次折抵。八成客人用不完,餘額全吃光。旺市消費者像魚群,誘餌要香,鉤子要藏得巧。
凌晨兩點在倉庫點貨時常想,旺市錢潮像漲潮的海水,退去後才知道誰在裸泳。真正賺錢的店,招牌未必最閃,但肯定最懂「算計」——算人流轉化率、算坪效、算顧客心理那本隱形帳簿。阿坤最近把滷味攤改成「深夜解酒專區」,熱湯配醒酒冰沙,業績漲四成。你看,浪來了,會游泳的人自己會造浮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