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開星島日報的招聘版,密密麻麻的廣告總讓我回想起十年前初到新加坡打拼的日子。那時剛畢業,滿腔熱血卻一頭霧水,投了上百份申請石沉大海。直到學會解讀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的訊息,才慢慢打開職場大門。今天想分享些血淚教訓,幫你在星島招聘海中少走彎路。
星島招聘廣告不只是職缺清單,它像一張藏寶圖,藏著公司文化和用人偏好。記得我第一份工是看到一則強調「團隊合作」的廣告,面試時刻意分享大學社團經驗,結果一擊即中。現在回頭看,關鍵在快速篩選:避開那些只寫「高薪急聘」卻不提具體職責的陷阱廣告,優先鎖定有詳細JD(職務說明)的。舉個例子,若廣告提到「需熟悉Excel樞紐分析」,別光寫「精通Office」,直接量化經驗如「曾用樞紐表處理千筆銷售數據」,命中率翻倍。
高效申請的靈魂在客製化。每份履歷都該像量身訂做的西裝,絕不複製貼上。我有次應徵行銷職位,把廣告裡的「創意策劃」關鍵詞融入履歷開頭,甚至調整字體風格匹配公司官網視覺。求職信更別馬虎,三句話點破為何你是唯一人選:開頭鉤住HR眼球,中段連結自身成就與職缺需求,結尾強力呼籲面試。寄出前務必用Grammarly掃錯字,一個拼寫錯誤可能讓你從候選名單消失。
面試環節常被輕忽,卻是決勝點。我會提前研究公司財報或社群動態,面試時自然帶入提問:「貴司去年東南亞市場成長20%,我對跨境推廣有實戰經驗…」這招讓面試官眼睛一亮。事後追蹤也關鍵,24小時內發感謝郵件,附上面試討論的補充資料,展現主動性。別怕失敗,我曾連吃五家閉門羹,但每次覆盤調整策略,第六家就拿到offer。
求職是場心理戰,焦慮時我會翻星島廣告當練習,分析趨勢如哪些產業缺工率高。數據顯示,星港科技業今年職缺增三成,但競爭也更激烈。保持彈性心態:與其海投,不如精準鎖定三至五家,用質量換取機會。記住,每個拒絕都是導航,調整方向總會靠岸。
這篇超中肯!想問如果廣告要求『三年經驗』但我只做過一年實習,該怎麼包裝履歷?
提到心理戰真的戳中我,最近面試完就失眠,有具體減壓方法嗎?
星島廣告好多詐騙職缺,求分享辨別地雷公司的技巧。
客製化履歷要花超多時間,有沒有快速抓重點的模板或工具推薦?
感謝分享!我照著調整求職信,昨天收到第一場面試通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