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好多朋友私訊,問我在多倫多找工作的經驗,說實話,當初剛從香港搬過來時,我也是手忙腳亂。多倫多這座城市,機會多但競爭也激烈,像個大熔爐,科技、金融、醫療產業都超活躍。記得我第一份工是在Fintech公司,靠著LinkedIn上亂槍打鳥,結果面試時才發現,簡歷寫得太花俏,被HR直接點出「缺乏本地經驗」。那時才恍然大悟,求職不是丟履歷就好,得先搞懂市場需求。
多倫多的就業市場變化快,尤其這幾年科技業超火,像Shopify、RBC這些大公司,常開缺給軟體工程師或數據分析師。金融區Bay Street更是機會滿滿,但別以為只有大企業,中小型新創公司也很缺人,尤其華人社群裡,不少餐飲、零售業老闆偏好找雙語人才。我認識一位朋友,從上海來,靠著在WeChat群組分享履歷,不到一個月就進了中餐連鎖店當管理職。關鍵是,你得鎖定產業趨勢——2023年數據顯示,多倫多科技職缺增長了15%,醫療照護也因人口老化需求大增,這些都是華人容易切入的點。
說到高效求職,我的血淚史告訴我,簡歷是敲門磚,但別複製貼上模板。以前我總用華麗詞藻,後來發現本地HR更看重具體成果,比如「優化系統提升20%效率」比「負責專案管理」更有力。建議找個加拿大朋友幫改,或用免費工具像Resume Genius調整格式。面試部分,多倫多公司很重視文化契合度,別光背答案,分享真實故事反而加分。上回我去面試一家AI公司,聊到在台灣做志工的經歷,面試官眼睛一亮,當場就給offer。還有,網路建立不能懶——參加Meetup活動或LinkedIn主動連繫業內人士,比海投有效十倍。記得,求職平台像Indeed或Glassdoor要天天刷,但別忽略華人論壇如約克論壇,那裡隱藏不少機會。
當然,挑戰少不了,語言和文化差異是最大絆腳石。我剛來時英文卡卡的,每次面試都緊張到冒汗,後來逼自己每天聽CBC新聞練聽力,還加入Toastmasters練口說。文化上,多倫多職場講究直接溝通,別像在亞洲那樣過度謙虛,該展現自信時就大膽說。另外,簽證問題常讓人頭痛,建議先研究清楚工簽類型,或找移民顧問諮詢,省得白忙一場。總之,保持彈性心態,失敗幾次別灰心——我在多倫多頭三個月投了50份履歷,只拿到5個面試,但每次面試都當學習,慢慢就抓到節奏。
現在回頭看,多倫多求職像場馬拉松,不是短跑。機會永遠在,但得主動出擊。如果你正卡關,別怕,這座城市對移民超友善。分享一句我導師的話:「準備好了,門就會開。」加油,華人社群永遠在這支持你!
這篇超實用!我剛從台北來,正為簡歷頭痛,請問本地HR最看重哪些關鍵字?
多倫多科技業真的缺人嗎?我在找數據分析工作,有推薦的入門公司嗎?
語言障礙好困擾,面試時緊張到結巴,求具體練習方法。
華人論壇像約克論壇,怎麼避免遇到詐騙職缺?
工簽申請好複雜,能分享找移民顧問的經驗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