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初春,我終於鼓起勇氣走進牙科診所,面對那顆折磨我多年的智齒。它就像個不速之客,時不時發炎腫痛,連吃飯都成噩夢。醫生建議全麻拔除,說這樣能減輕恐懼,尤其像我這種一見針頭就腿軟的人。坦白說,當時我猶豫好久,腦海裡浮現各種恐怖故事,但想到長痛不如短痛,還是簽了同意書。
術前準備比想像中繁瑣。醫生先安排全身檢查,包括心電圖和血液測試,確保身體扛得住麻醉。護士叮嚀術前八小時禁食禁水,連口水都得忍住,那晚我輾轉難眠,腦子裡全是「萬一醒不來怎麼辦」的念頭。隔天一早到診所,空氣裡消毒水味刺鼻,護士輕聲安撫,幫我戴上氧氣罩,麻醉師邊閒聊邊注射藥劑。幾秒後,眼前一片模糊,像掉進深海,徹底失去知覺。
醒來時,喉嚨乾得像沙漠,頭暈眼花,感覺像宿醉未醒。護士遞來一杯溫水,輕聲說手術很順利,智齒已拔除。我摸著腫脹的臉頰,隱隱作痛,但比預期好多了。醫生解釋,全麻下他們用微創工具切開牙齦,避開神經,整個過程不到半小時。關鍵是麻醉劑量精準,減少了術後噁心感。不過,當天回家路上,我還是吐了兩次,麻醉的副作用真不是蓋的。
術後護理才是真正挑戰。頭48小時最關鍵,得頻繁冰敷消腫,每小時換一次冰袋,避免熱敷加速出血。飲食只能流質,我熬了三天粥湯,連吞口水都痛。醫生開的止痛藥和抗生素必須定時吃,漏一劑就可能感染。一週內別刷牙,改用鹽水漱口,輕柔沖洗傷口。最難熬的是心理戰,腫痛感讓人焦躁,我靠追劇轉移注意力。兩週後拆線,傷口癒合良好,但完全恢復得等三個月。切記別急著吃硬食或運動,否則可能引發乾槽症,那痛感比拔牙還恐怖。
這段經歷教會我,拔智齒不是小事,全麻雖舒緩恐懼,但術後自律才是康復關鍵。如果你正面臨類似抉擇,別怕,找專業團隊溝通,做好心理建設。記住,疼痛是暫時的,健康才是永恆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