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六月,我獨自駕車從溫哥華市區出發,一路開往托菲諾海岸。那天的海風帶著鹹味,天空是清澈的藍,當第一隻虎鯨躍出海面時,我整個人呆住了——牠的背鰭劃過水面,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彷彿時間都靜止了。觀鯨不只是看動物,更像一場心靈對話,提醒我們人類在大自然中的渺小。溫哥華周邊海域是北美觀鯨的熱點,但很多人匆匆來去,錯過了精髓。今天就來聊聊我的親身經驗,分享那些藏在細節裡的寶貴貼士。
談到最佳季節,溫哥華觀鯨可不是隨便挑個日子就行。關鍵在鯨魚的遷徙習性——五月到十月是黃金期,尤其七月和八月高峰期,座頭鯨和虎鯨會群聚覓食,機會高達九成以上。我偏好九月,遊客少了,海面更平靜,還能看到幼鯨跟著媽媽學游泳的溫馨畫面。記得避開十一月到四月,那時風浪大,鯨魚多半南遷,去了也難有收穫。有一次我貪便宜訂了四月初的船票,結果只看到海鷗盤旋,白花了錢還挨凍。
地點選擇上,溫哥華島的托菲諾和維多利亞是首選。托菲諾偏遠但原始,從太平洋沿岸出發,船程短,鯨魚常近在咫尺;我上次在那裡,一隻灰鯨離船不到十米,噴氣聲清晰可聞。維多利亞則交通方便,從市區搭渡輪就能到,適合家庭遊,但旺季人擠人,視野有時受阻。如果追求深度體驗,試試偏北的魯珀特王子港,那裡生態豐富,偶爾能遇見罕見的藍鯨。別只盯著熱門點,像我有次繞道去小鎮尤克盧利特,反而避開人潮,拍到絕美鯨尾照。
實用貼士得從行前準備說起。首先,船票一定要提前兩三個月在官網訂好,旺季當場買幾乎沒位子;推薦選小型船公司如Prince of Whales,導遊專業,解說生動,還能避開大團的嘈雜。裝備上,帶件防風外套是必須的——海上溫差大,我忘了一次,結果瑟瑟發抖。相機用長焦鏡頭,但別只顧拍照,親眼感受才真實。安全方面,船公司會提供救生衣,但暈船藥得自備;有次我沒吃藥,吐得七葷八素,差點錯過鯨躍瞬間。最後,尊重自然:保持距離,別丟垃圾,鯨魚是敏感生物,我們的打擾越少越好。
觀鯨之旅結束後,我總會坐在海邊咖啡館,回想那些震撼的瞬間。它不是打卡景點,而是一堂生命課——提醒我們,在都市喧囂中,還有這樣純粹的奇蹟。如果規劃得當,這趟旅程能成為一輩子的珍藏。下次你去溫哥華,別只是逛市區,給鯨魚一個機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