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三點的漁人碼頭,空氣裡永遠飄著海鹽的鹹香和烤魷魚的焦香。站在木棧道上,看著夕陽把情人橋染成金紅色,耳邊是街頭藝人的吉他聲混著漁船引擎的突突聲——這是我第十三次來,每次都有新發現。這篇不談官方指南,只聊那些讓我反覆回頭的私房角落與讓舌尖跳舞的在地滋味。
必去景點:不只情人橋 情人橋是地標,但別只拍張照就走。橋下的浮動碼頭藏著驚喜,退潮時會露出大片潮間帶,蹲下來仔細看,石縫裡躲著慌張的招潮蟹,礁石上黏著密密麻麻的藤壺,帶孩子來絕對是免費的自然課。往漁港深處走,穿過略帶魚腥味的拍賣市場(清晨五點最熱鬧,但起不來也沒關係),會找到一處廢棄的小燈塔。斑駁的紅白漆、鏽蝕的鐵梯,背景是湛藍海天,頹廢感十足,攝影師私房景點,手機直出都像明信片。
木棧道的隱藏玩法 木棧道不只散步用。傍晚時分,找間靠欄杆的咖啡館坐下,點杯冰滴咖啡。重點不是咖啡,是眼前上演的「魔幻時刻」——天空從橙黃、粉紫,最後沉入靛藍,情人橋的燈一盞盞亮起,倒映在墨色海面上,像灑了一把碎鑽。這時,岸邊的街頭藝人開始彈唱,風把歌聲吹得斷斷續續,比任何付費演出都動人。
美食推薦:避開觀光客價的巷弄真味 碼頭邊的餐廳海鮮新鮮,但價格也「新鮮」。我的經驗是:往後巷鑽。靠近漁市後門有間沒招牌的鐵皮屋,阿婆賣了三十年「現撈小卷米粉湯」。湯頭用魚骨和小卷熬得奶白,米粉吸飽鮮味,小卷脆甜到彈牙,一碗百元台幣有找。阿婆會用台語叮嚀:「湯要攪到底,精華在下面啦!」
必吃的古早味甜點 走累了,別買觀光區的霜淇淋。轉進福佑宮旁的小巷,有個推車賣「石花凍」。老闆娘自己潛水採的石花菜,熬煮後結成剔透的凍,淋上檸檬汁和一點點黑糖,裝在塑膠袋插根吸管。吸一口,冰涼酸香帶著海洋的礦物感,瞬間解膩消暑,是漁村才有的古早滋味。
私心推薦:夜間的秘境燒烤 多數遊客看完夕陽就撤,錯過了精華。情人橋另一頭,防波堤盡頭有幾家當地人才知道的炭烤攤。沒有華麗裝潢,塑膠椅矮桌擺開。必點「醬燒魚下巴」(午仔魚或鮭魚),炭火逼出油脂,刷上獨門鹹甜醬,外皮焦脆,魚肉嫩到出汁。配著冰啤酒,腳下海浪拍打堤岸,抬頭滿天星斗,這才是漁港的靈魂之夜。
漁人碼頭的美,不在打卡清單,在於放慢腳步的閒晃。去摸一摸被海風吹蝕的木欄杆,聽聽老船長用台語抱怨天氣,蹲在路邊吸一袋石花凍。那些混合著魚腥、咖啡香、炭烤味的空氣,才是記憶裡最鮮活的漁港氣味。
防波堤的炭烤攤具體位置在哪?晚上去會不會很暗不好找?想帶家人去但怕迷路。
請問阿婆的米粉湯是每天都有開嗎?上次去繞了兩圈沒看到鐵皮屋,是不是收攤了
石花凍推車大概幾點出來?怕太早去撲空,太晚去又被買光!那個酸甜味想好久!
想問潮間帶觀察適合帶幼兒嗎?小孩會不會容易滑倒或踩到尖銳貝殼?
照片裡廢棄燈塔的氛圍太棒了!但一個人去拍會不會有點陰森?求結伴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