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牛筋 英文怎么说?轻松掌握地道表达

牛筋 英文怎么说?轻松掌握地道表达

7 天前 评论(5)

記得幾年前在紐約唐人街一家老字號餐館,我興沖沖想點碗牛筋麵,卻卡在點餐環節。服務生是位金髮碧眼的年輕人,我脫口而出「cow muscle」,他皺眉搖頭,最後靠比手畫腳才搞定。那次尷尬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語言不只是單詞翻譯,更關乎文化脈絡的穿透力。牛筋這東西,在華人餐桌上是寶貝,燉得軟爛入味,膠質滿滿;可到了西方,不少人把它當屠宰場的邊角料。這種認知落差,恰恰是學英文最迷人的挑戰——你得挖出那些課本沒教的地道表達。


直接揭曉答案吧:牛筋的英文最地道說法是「beef tendon」。這裡頭藏著精妙處,tendon專指動物肌腱,那種連著骨頭的白色纖維組織,嚼勁十足卻不易煮軟。用beef而不用cow,因為英語習慣以肉類來源稱呼,像豬肉叫pork而非pig meat。記得有回和英國廚師聊天,他打趣說:「你們亞洲人真會吃,連tendon都能變出花樣!」這話背後是飲食文化的碰撞。西方超市裡,牛筋常被歸在「offal」(內臟雜碎)區,標籤寫著「beef tendon for stew」;但在亞洲市場,它可能單獨陳列,價格還不便宜。


深入聊聊這詞的活用場景。在倫敦東區的越南河粉店,我聽過老闆娘對新員工叮囑:「Pho tai must add tendon, not cartilage!」這裡的tendon和cartilage(軟骨)要分清,後者脆脆的,前者才是Q彈的筋。曾有語言學教授跟我分析,tendon源自拉丁文tendere(伸展),隱喻著筋肉延展的意象。實際點餐時,別說「I want cow tendon soup」,聽起來像農場直送;改成「Could I get the beef tendon hotpot, extra tender?」才顯地道。更講究些,廣東菜裡的「牛筋腩」要說「beef brisket with tendon」,brisket是牛腩部位,混搭才對味。


為什麼這種細節重要?去年帶法國朋友吃台式滷味,他盯著我碗裡琥珀色的牛筋驚呼:「This looks like gelatin jewels!」我趁機解釋,牛筋富含膠原蛋白,慢燉後化成天然芡汁。這種跨文化對話,若只用字典直譯「niu jin」,瞬間就丟了精髓。語言是活的,像老移民教我的訣竅:記單詞時聯想觸感——tendon的「T」像筋條拉扯,「D」是牙齒咬下的頓挫感。下次逛倫敦Borough Market,找攤位問「Got fresh beef tendon for braising?」保準對方豎拇指:「You know your stuff!」


看完立刻查本地超市,冷藏櫃真有盒裝beef tendon!但標價比牛腩貴,原來老外也開始懂吃了?
好奇問,豬腳筋英文也叫tendon嗎?像德國豬腳那種帶筋部位怎麼區分?
文中提到膠原蛋白,想問燉牛筋時加醋真會更軟爛?還是謠傳?
在澳洲餐廳點beef tendon,服務生反問要grilled還是steamed,這算常見做法?
有沒有推薦用牛筋的英文食譜部落格?想試做卻怕步驟搞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幽灵豆腐

关注0

粉丝0

帖子732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