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個從小在台灣眷村長大的廚藝愛好者,廚房對我來說不只是做菜的地方,更是家族記憶的寶庫。記得小時候,奶奶總在灶台邊教我熬湯,她說:「火候要慢,心要靜。」那種味道,至今縈繞在舌尖,不只是食材的鮮美,更是情感的沉澱。現在生活節奏快,外賣滿天飛,但我始終堅持週末做私房菜,這不只是填飽肚子,而是把時間慢下來,讓家人圍桌分享故事。今天就來聊聊一道簡單卻深具韻味的家傳紅燒肉,這不是餐廳菜單上的華麗料理,而是平凡中的溫暖,每一步都藏著老一輩的智慧。
說到紅燒肉,很多人覺得油膩或複雜,其實關鍵在於「耐心」二字。我用的配方是奶奶傳下來的,她總說:「肉要選三層肉,肥瘦相間才入味。」先從市場挑新鮮的五花肉,別貪便宜買冷凍的,那會失掉肉汁的鮮甜。回家後,切塊別太小,大約三公分見方,太大難入味,太小易煮爛。接著,用滾水焯一下,去腥提鮮,這步很多人跳過,結果湯頭帶股怪味。記得小時候,我偷懶沒焯,被奶奶笑說:「你這孩子,急什麼?」現在懂了,慢工出細活。
熬煮的過程最考驗人,鍋裡放點油,爆香薑片和蔥段,香氣飄出時,下肉塊煎到金黃。這時加入冰糖,慢慢炒到融化,變成焦糖色,千萬別大火,否則糖苦了整鍋毀。接著倒醬油、米酒,比例是二比一,再加點八角、桂皮提香。蓋上鍋蓋,轉小火燉一個半小時,中間別老開蓋,讓熱氣鎖住滋味。這時間,我會泡壺茶,聽點老歌,回想家族聚餐的歡笑聲。肉軟爛後,收汁到濃稠,淋點香油就成。試試吧,那入口即化的口感,配上白飯,簡直是家的味道在嘴裡跳舞。
為什麼堅持私房菜?現代人追求速食,但少了這份手作的溫度。食材的選擇、火候的控制,全是生活的哲學——就像人生,急不得,得細細熬。我常想,一道菜能傳承幾代,靠的不是秘方,而是那份願意花時間的心。下次你做菜時,試著放下手機,感受鍋鏟的節奏,或許會發現,廚房成了療癒的避風港。歡迎分享你的私房故事,一起找回飲食的真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