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冬天,我開車去山區露營,半路上突然覺得方向盤有點重,車身還微微晃動。停到路邊一查,才發現胎壓掉到25 psi,遠低於標準值。那次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輪胎壓力不是小事,它關乎行車安全和油耗效率。
胎壓多少才算正常psi?其實沒有統一答案,每台車都不同。一般來說,轎車的標準胎壓多在30到35 psi之間,但具體得看車輛設計。我的老豐田Camry,車門邊貼著一張小標籤,清楚寫著前輪32 psi、後輪33 psi。這是最直接的查詢方式,別懶得彎腰去瞄一眼。如果標籤磨損了,翻開車主手冊,裡頭一定有詳細說明。有些新車還配備胎壓監測系統(TPMS),儀表板會亮燈提醒,但別完全依賴它,手動檢查更可靠。
為什麼標準值這麼重要?胎壓過低時,輪胎接觸地面面積增大,摩擦加劇,不僅油耗暴增10%以上,還可能導致輪胎側壁過熱而爆胎。我朋友的SUV就因胎壓不足,在高速公路上失控,幸好只輕微擦撞。相反,胎壓過高,比如打到40 psi,輪胎中央磨損快,抓地力變差,雨天易打滑。更別說季節變化了,冬天天冷,胎壓每降10°F(約5.6°C),就會掉1 psi,所以入冬前一定要補氣。
查詢胎壓不能只看平均值,得考慮實際狀況。例如載重時,後輪壓力可能需調高2-5 psi;如果換了越野胎,原廠值可能不適用,得諮詢專業技師。養成每月檢查的習慣,用個簡易胎壓計,冷胎時測量(開車後至少停三小時)。這不只是保養,是對自己和乘客負責。
輪胎就像車子的腳,壓力對了,行駛才穩當。下次出門前,花五分鐘測一測,安全又省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