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滑手機,指尖停在谷愛凌那張被瘋狂轉載的熱吻動圖上。螢幕光刺眼,薯片在嘴裡突然沒了滋味。不是八卦心作祟,是胸口堵得慌——那明明是個私人時刻,怎麼就成了全網的電子榨菜?
紐約街頭的擁吻,被鏡頭蠻橫地撕開。畫面裡她閉著眼,羽絨服帽子裹著髮絲,像任何一個沈浸在愛裡的年輕女孩。可下一秒,這份私密被扔進社交媒體的鬥獸場。有人數她吻了幾秒,有人分析肢體語言,更有人用放大鏡檢視她每一寸表情。當「奧運冠軍深夜激吻」的標題配上眨眼表情包,我聽見某種東西碎裂的聲音——那是公眾人物最後的隱私防線。
想起去年冬奧,她頂著「天才少女」光環被捧上神壇,如今跌落凡間親吻凡人,竟成了原罪。那些曾經讚美她「自信獨立」的媒體,轉身就用長焦鏡頭當匕首。更弔詭的是,當男性運動員戀情曝光總被視為佳話,換成女性冠軍,討論卻自動滑向桃色想像。這種雙標像黏在鞋底的口香糖,甩不掉又噁心人。
真正的病灶藏在轉發鍵裡。我們習慣了把他人生活當作娛樂代幣,指尖輕點就完成一場隱私掠奪。當事人的驚愕與難堪?不重要。重要的是即時的流量快感。猶記某次記者會上,谷愛凌對著鏡頭認真說:「請記住我是運動員,不是明星。」可當非自願的親密影像如病毒擴散時,運動成績成了最蒼白的盾牌。
更寒心的是某些「理中客」的嘴臉:「公眾人物本就該讓渡隱私權!」這種論調把鎂光燈當成賣身契。可奪金時刻的榮耀與戀愛時的柔軟,憑什麼要被打包販售?當我們默許鏡頭闖入更衣室、潛伏在約會餐廳外,其實正在親手餵養一頭怪獸——總有一天牠的利爪會伸向普通人。
關掉手機前,我給那則熱搜點了「不感興趣」。這微小的反抗像投進海裡的石子。或許改變不了潮汐,但至少,我不想成為推波助瀾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