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银记肠粉唐人街,正宗广州老字号布拉肠粉必吃推荐 ...

银记肠粉唐人街,正宗广州老字号布拉肠粉必吃推荐

2025-8-6 03:02:29 评论(1)

穿過銅鑼灣時代廣場後巷的喧囂,一股熟悉的白米蒸汽混著豉油香鑽進鼻腔。抬頭是綠底金字的「銀記腸粉」招牌,玻璃櫥窗裡,老師傅手腕一抖,整塊透著米漿光的薄皮從布匹上剝離,裹住粉紅蝦仁的瞬間,我喉頭跟著滾動——這幕在廣州西關看了三十年,竟在維港邊復刻。


蒸爐騰起的霧氣後藏著故事。1946年廣州華貴路,銀記靠一勺米漿、兩塊棉布起家。布拉腸的「布」是命門,粗紋棉布吸水性剛好,讓米漿在猛火蒸汽中三秒凝成蟬翼。香港分店的蒸籠邊沿磨得發亮,老師傅用廣州話嘟囔著「米漿要磨三遍」,他指甲縫殘留的米白色,比米芝蓮指南更有說服力。


點單紙勾選「鴛鴦腸」時,指尖發燙。當竹編托盤撞上檯面,腸粉皮窩著的熱氣頂開豉油,露出橫躺在米皮裡的牛柳與叉燒。筷子尖輕挑,薄如宣紙的粉皮竟能兜住沉甸甸的餡料,入口糯中帶韌,米香裹著肉汁在齒間橫衝直撞。最絕是墊底的幾片生菜,吸飽豉油後脆甜爆汁,生生把油膩劈開條清涼通道。


桌角那壺豉油是秘藏彩蛋。深琥珀色液體掛壁時稠如糖漿,入口卻是清冽的甜鹹交錯,帶點焦糖香。夥計擠眼說秘方在十年陳皮,倒醬時手腕要懸高半尺,讓醬汁如雨絲滲透每條褶皺。淋三圈是行家暗號——少一圈寡淡,多一圈奪了米香。


玻璃檔口前站了十分鐘,看師傅用銅勺舀漿的弧度精準如量角器。米漿潑上棉布那聲「滋啦」,像極小時候蹲在廣州騎樓下聽的晨曲。當他抖布揭皮的剎那,整片腸粉如白綢飄落,邊緣自然蜷成半透的蕾絲花邊——這才是布拉腸的靈魂,機器鋼帶蒸不出這般靈動的皺褶。


結帳時瞥見牆上蔡瀾墨寶「以腸為王」,突然鼻酸。這碟賣42蚊的鴛鴦腸,載著西關大屋清晨五點的石磨聲、棉布蒸籠的檀木香,還有阿爺用搪瓷碗給我打包時蒸騰的白霧。銀記過江七十年,連碟底那攤豉油的角度,都與記憶裡分毫不差。



  • 師傅凌晨幾點開磨米漿?想蹲頭啖鮮腸
  • 求問銅鑼灣店具體轉角位置!上次跟著地圖繞了三圈
  • 豉油居然能單買?上次厚臉皮問夥計被塞了瓶試吃裝
  • 廣州老店vs香港分店真有差嗎?朋友硬說香港水質不同
  • 牛肉腸粉裡的薑絲是不是秘密武器?每次挑出來又忍不住塞回去
    2025-8-6 04:13: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陶瓷龙虾

    关注0

    粉丝0

    帖子761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