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雅思G類考試,我總想起自己當年為了移民澳洲,一邊工作一邊備考的苦日子。那時候白天忙得腳不沾地,晚上還得硬啃書本,要不是摸索出幾套高效法子,恐怕現在還在考場裡打轉呢。G類考試跟學術類不同,重點在生活化場景,像是寫信投訴房東或聽懂廣播公告,但別小看它,細節一馬虎分數就溜走。
聽力部分,很多人栽在時間壓力上,我建議從真題入手,別光聽模擬題。BBC新聞或澳洲本地Podcast當背景音,邊做家務邊練耳朵,久了自然抓得住口音變化。重點是預測答案類型——數字?地名?人名?聽前快速掃題,腦子裡先畫個框架,這樣錄音一放,就不會手忙腳亂。記得有次模考,我靠這招從6分蹦到7.5,關鍵在於把練習當遊戲,別死記硬背。
閱讀考驗的是速讀功力,G類文章多是廣告、通知這類實用文本。我養成個習慣:先花十秒看標題和首尾段,猜主旨再掃細節。比如求職信重點在薪資和條件,租房公告盯緊押金條款。練習時計時三分鐘一篇,逼自己跳過生詞,用上下文推敲。有回真題裡出現「refund policy」,我當下卡住,但從「30-day guarantee」反推就解開了,省下寶貴時間留給難題。
寫作最怕廢話連篇,G類Task 1常是150字的投訴或申請信。我的秘訣是「三明治結構」:開門見山點目的,中間塞具體例子,結尾禮貌收尾。練過上百封信後發現,用短句比長句得分高,像把「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dissatisfaction」簡化成「Complaint about leaking roof」更抓考官眼。Task 2議論文則重邏輯,睡前拿手機錄音逼自己兩分鐘說清觀點,練到出口成章,寫作時自然行雲流水。
口語這關,考官其實在找「真人對話感」。我每早對著鏡子嘮家常,從天氣聊到咖啡口味,刻意加點口語詞如「sort of」或「you know」,但避開俚語。話題卡準備別背稿,改用關鍵詞聯想法——抽到「童年遊戲」,立刻蹦出「跳繩、沙包、放學瘋跑」幾個畫面,邊說邊編故事。考場上保持眼神接觸,就算卡殼也笑著補句「Let me rephrase that」,分數反而往上跳。
整體備考,心態比技巧更重要。我每週日徹底休息,烤個蛋糕或散步放空,避免burnout。資源方面,官網樣題加YouTube真人模考視頻就夠用,別掉進買天價課程的坑。最後送句話給掙扎中的你:G類不是考英語天才,而是生活智慧,把備考揉進日常,三個月足夠從5分衝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