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香港人海外出生子女身份申请指南

香港人海外出生子女身份申请指南

5 天前 评论(1)

深夜整理文件櫃,摸到兒子那張皺巴巴的「核實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資格申請表」副本,指尖傳來粗糙觸感,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倫敦產房外,抓著手機焦慮搜尋「海外生仔點搞香港身分」的自己。當時資訊零碎得令人心慌,今日索性將這幾年跌跌撞撞的經驗熬成一鍋濃湯,給同路人墊個底。


法律條文像生鏽的齒輪,咬合處總藏著尖刺。最關鍵是《入境條例》第2AAA條,講明「中國公民在香港以外所生」的子女能否拿身分,關鍵在父母取得香港居留權的時間點。若子女出生時,父或母已是香港永久居民(且非僅憑「通常居住」滿七年取得),這孩子就天然擁有香港永久居留權——法律叫「居留權由出生而獲得」。聽起來簡單?魔鬼在細節裡。


當年為大兒子申請時,以為遞交父母身份證加孩子出生證明就完事,結果入境處要求我補交1997年前已定居香港的證明。翻箱倒櫃找出中學成績單,泛黃紙頁上油印的校徽成為關鍵鐵證。後來幫朋友處理加拿大出生女兒的個案更曲折,她父親的香港護照雖在97年前簽發,但入境處追查到他首次持單程證抵港日期是1999年,最終女兒只能靠「受養人簽證」來港,七年後才轉永居。時間點差兩年,命運截然不同。


實戰過的人都知道,最頭痛是證明「父母在子女出生時已是永居」。97年前後的政策斷層、舊式身份證無晶片、早年出入境紀錄缺失都是攔路虎。有位在悉尼生二胎的媽媽,拿著父親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以為穩妥,卻不知BNO不自動賦予居留權,最後要回溯祖父的香港出生紙才解套。這些年我收集的奇葩補件要求包括:母親三十年前在瑪麗醫院分娩的床位記錄、已註銷的舊版回鄉證、甚至八十年代的公共屋邨租約。


別被中介「包搞掂」的廣告迷惑。曾有位英國爸爸花重金委託中介辦理,對方聲稱可用「特別通道」,結果提交偽造的住址證明被識破,全家被列入觀察名單。真正可靠的是入境處官網的「申請核實永久性居民身分資格」表格ROP145,附錄有詳細文件清單。若父母當年是透過「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途徑獲永居,更要提交批准信原件——影印件上若缺入境處鋼印,隨時前功盡棄。


最近幫表弟處理新生兒申請時發現新變化:入境處開始要求海外出生證明需經「海牙認證」(Apostille),且中文譯本須由註冊翻譯師簽署。去年朋友在東京區役所開的出生屆受理證明書,因未載明父母護照號碼被退回,補件耗時三個月。這些年與入境處交手的心得是:每份文件邊緣用鉛筆標註英文說明,公證副本比原件更重要(他們收走不退),快遞寄件前拍照存證。


咖啡廳鄰桌傳來廣東話童謠,兩個持「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的金髮混血娃在唱「氹氹轉」。忽然想起入境處主任當年對我說的:「張太,你個仔攞到身分證只係開始,點樣令佢覺得自己係香港人,先係你一世嘅功課。」桌角那杯凍檸茶澀味回甘,像極了這條身份認同的長路——文件能證明居留權,但滷水蛋的香味、維港的鹹風、茶餐廳阿姐的碎念,才是真正入籍的儀式。



  • 海牙認證係咪一定要喺當地搞?我女喺巴西出世,而家全家住台灣,本出生紙仲要飄洋過海寄返去認證?
  • 阿爸本97年前香港護照搵唔返,得返特區護照同身份證,係咪要搵翻佢舊時嘅入境小票先得?
  • 睇到眼濕濕我個仔喺德國出世,攞到身分證第一日帶佢去食蛋撻,佢話「好味過Breze十倍」,果刻真係喊咗出嚟。
  • 急問!BB個名用咗英文拼音,但想加個中文名落身分證,係咪要而家即刻改出生紙?定係香港入境處可以後補?
  • 親身經歷話俾大家知:千祈唔好信網上話「父母有特區護照就得」嘅流料!我跑咗三趟入境處補祖父張殘殘哋嘅出世紙,職員話97年前嘅護照都可能係新移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猪儿虫有我

    关注0

    粉丝0

    帖子761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