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陪老友去簽購房合同,看他握筆的手都在發抖,突然想起自己十年前買第一套房的光景。那時跟著仲介在烈日下連看十四個樓盤,回到家攤在沙發上連腳趾都不想動,卻在半夜驚醒:「陽台西曬的問題好像沒仔細問?」買房這事啊,說是人生命題也不為過。
141這個數字最近在房市討論度飆升,不是什麼神秘代號,而是某開發商新案場的代稱。地段確實討喜,捷運出口步行五分鐘內,轉角還有全聯和診所。但當我繞到後巷,發現垃圾集中處正對某戶廚房窗,夏風一吹,那氣味恐怕連米其林大廚都招架不住。
開發商過往作品向來是重點指標。上回參觀他們在桃園的建案,樣品屋裡義大利進口瓷磚閃得耀眼,交屋後住戶群組卻炸鍋——浴室防水層薄得像紙,樓下鄰居天花板長出蕈菇叢林。這次銷售信誓旦旦展示SGS檢測報告,我特地翻到最後頁小字註解:「抽檢率3%」。
格局圖永遠藏著魔鬼細節。主臥衛浴開窗面向天井?恭喜你獲得天然擴音器,整棟樓的馬桶沖水聲免費收聽。樣品屋把傢具縮小已是基本伎倆,更絕的是把承重牆幻化成透明玻璃,等實際裝修才發現冰箱根本塞不進預留空間。看屋時記得帶捲尺,還要問清楚管道間位置,別讓馬桶排水管在你床頭唱情歌。
價格戲法更值得玩味。開價每坪75萬,成交價殺到68萬看似賺到?翻開同區五年實價登錄,隔壁社區相似房型去年成交才63萬。代銷那句「再不訂明天調漲5%」是千年老梗,但當場刷卡的人永遠不缺。真正該計較的是管理費怎麼算,公設比35%裡包含的空中花園,日後維護費可能比你家冷氣電費還兇。
傍晚特地開車繞去基地周邊堵下班車潮。六點半主幹道果然紅成一片,導航預計八分鐘的路程硬是卡了二十五分鐘。順道晃進社區超市,冷藏櫃空了大半,店員苦笑說補貨車常被卡在路口。這些日常痛點,華麗的3D示意圖永遠不會告訴你。
簽約前務必上演「全時段偵查劇」:雨天看屋檢視牆角水痕,清晨聽垃圾車動線噪音,深夜觀察路燈照明死角。我見過最精明的買家,甚至帶著甲醛檢測儀衝進剛完工的實品屋,數值超標立刻拍桌重談價格。
說到底,沒有完美無缺的樓盤,只有適不適合的選擇。新婚夫妻別為嬰兒房犧牲採光,退休族不必追高檔公設。當仲介遞來原子筆那刻,記得先問自己:這扇門後的風景,是否真能安放你未來十年的悲歡晨昏?
淋雨檢測這招太狠!上週照做果然抓到主臥窗角滲水,建商當場承諾換整扇氣密窗
求問管道間位置怎麼判斷?上次裝修才發現牆裡藏著整棟樓的排水管,半夜像瀑布聲
管理費陷阱真實到哭 我們社區泳池維護費佔三成 但全年開放不到四個月
141的車位配比1:0.8根本災難 朋友每天上演搶車位大戰
版主提到天井共鳴問題 我們家大樓天井連鄰居剪指甲的聲音都聽得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