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舊唐樓的後巷飄著燒臘香氣,我捏著字跡模糊的地址紙條抬頭——「1411」的藍漆門牌釘在斑駁水泥牆上,旁邊貼著張褪色招紙:「手作皮藝,三樓轉右」。推開那道要用力往上托才不刮地的鐵閘,階梯陰暗處有盆倔強生長的萬年青,拾級而上時,老木梯發出像骨節摩擦的聲響。這種垂直迷宮裡總藏著驚喜:二樓中醫館的藥櫃飄出當歸香,四樓傳出鋼琴練習曲,而我要找的皮藝工作室,門把竟掛著隻巴掌大的皮雕小恐龍。
城市真正的靈魂往往藏在立面之後。那些被摩天大樓陰影覆蓋的窄巷,轉角可能蹲著賣腐竹白果薏米糖水的推車;商廈消防後梯的塗鴉牆底,留有詩人即興寫的半闕歌詞。我有次跟著「天台農場體驗」的模糊指示牌,鑽進旺角某幢工業大廈貨𨋢,頂樓鐵門推開的瞬間,薄荷與番茄藤的氣息撲面而來,穿膠圍裙的姑娘正用虹吸壺煮著自種咖啡豆。
在深水埗電子零件鋪林立的福華街,某個生鏽鐵閘背後藏著時光膠囊。老師傅的鐘錶修理枱堆滿齒輪,玻璃櫃裡陳列著七十年代手繪錶面,牆上掛著他與顧客的泛黃合照——穿喇叭褲的年輕人如今抱著孫子來修傳家懷錶。老師傅用鑷子夾起米粒大的螺絲:「後生仔,機械錶的心跳聲聽過冇?」他把放大鏡遞給我,湊近耳邊果然聽見「滴答滴答」的細密震動,像微型城市的心臟在跳。
上環磅巷的鐵皮屋理髮店,紅白藍膠帶纏著破皮座椅。老闆阿堅剃刀抹上肥皂時總哼〈分飛燕〉,他見證過整條街童變成阿伯:「後生時幫飛髮客人藏過情書㗎!」玻璃櫃裡陳列著古董剃刀,最舊那把鋼面刻著「1932」,刀柄纏的麻繩浸透幾代人的頭油。有次見他替坐輪椅的老顧客修面,熱毛巾敷臉時輕聲說:「阿全哥,你白頭髮仲少過我個仔。」
探索秘境的要訣是放慢腳步。在土瓜灣的舊式文具店發現過活字印刷鉛字,老闆娘讓我用老式印台拓字,墨香混著陳年木櫃的氣味;大澳棚屋茶室的天花板吊著鹹魚,老闆卻端出法式焦糖燉蛋。最難忘是某個雨夜躲進觀塘工廈書店,戴圓框眼鏡的老闆遞來薑茶:「本書淋濕唔緊要,你個人唔好冷親。」
城市肌理在這些夾縫中呼吸。當你下次經過某棟尋常唐樓,不妨留意那些貼著手寫告示的門洞——油彩剝落的信箱、纏繞電線的門鈴、懸在簷下的風鈴,都可能是通往平行時空的入口。記住轉角阿婆賣的雞蛋仔有焦糖脆邊,三樓鐵閘掛著晴天娃娃的單位,推門有咖啡香。
評論:
求深水埗鐘錶鋪詳細位置!上次按google map找到的已變成手機配件店
中環嘉咸市集二樓梯間有間賣手工繡花鞋的 阿姨會根據腳型改鞋楦 但只開週三下午
這種老店會不會排斥拍照打卡?想記錄又怕打擾師傅工作
大推旺角廣華街後巷的無名車仔麵!豬皮蘿蔔湯底用炭爐煨著 下午三點開賣
在紅磡舊區迷路時撞見鐵閘裡的木工房 老師傅送了我塊檀香刨花 現在還香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