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清晨五點半,我在濕冷的街角搓著手,呵出的白霧混著廟街殘夜的油煙味。眼前那盞昏黃的車站燈箱突然「啪」一聲亮起,502三個數字在霧玻璃後滲出微光。這條幽靈般的小巴線,載過多少夜歸人與早行者交錯的呼吸?
九龍東到新界西的血管。沒有它,天光前的魚市場工人、趕頭班地鐵的學生、跨區看早診的老人,全要斷了動脈。記得有次颱風天,整排紅綠燈失靈,司機阿權憑肌肉記憶在淹水的彌敦道劈浪前行,後座阿婆緊抱的保溫壺裡,中藥香混著雨鏽味漫了整車——這便是502的筋骨。
隱藏版站牌生存術:名義上起點在觀塘碼頭,但老司機慣在駿業街貨倉區偷跑。若你見某輛綠頂小巴亮著「暫停載客」卻緩行,快衝去拍車窗!那是發車前的暗號。真正頭站反在牛頭角道熟食市場後巷,趕早的菜販扛著竹筐鑽進車門時,塑膠椅還凝著夜露。
過海隧道的魔法時刻最動人。當其他巴士卡在收費站車龍時,502像條泥鰍滑進最右側「專用狗洞」。有回塞了四十分鐘,整車人竟接力傳起一盒流心奶黃包,燙手的溫度從車尾遞到司機手裡時,他單手掰開紙袋的笑聲混著油門轟鳴:「頂!仲熱過我個老婆煲嘅湯!」
生死時速表要這樣看:官方寫6-12分鐘班次全是童話。早尖峰實況是「前腳剛走,後腳即來」的鬼車連發,但過了沙田圍立刻變荒野求生——錯過這班,下趟可能被午飯斬成兩截。特別留意週四晚九點後往屯門方向,美孚站永遠有群醉醺醺的樂手扛著薩克斯風擠上車,金屬管在顛簸中撞出即興爵士。
終點站屯門碼頭藏著驚喜。最後一排左窗座位底下,不知誰用刀刻了句「1997.6.30 阿芬等我」。二十幾年油垢包漿的字痕,每逢暴雨滲水時就浮出傷口般的亮色。有夜更司機說,真見過穿中學校裙的長髮女子在空車上晃腿,指尖輕叩那行字。
握著八達通跳上502那刻,你買的不只是位移。是司機阿姐用潮州話吼「企入啲啦死仔」的溫度,是輪胎壓過青馬大橋接縫時的頓挫節奏,是某個通宵加班清晨,陌生阿伯硬塞給你的半個雞尾包。這鐵皮盒子裡醱酵的,才是香港的活體標本。
跪求週六凌晨從美孚上車的實際等待時間!上次傻等45分鐘差點在7-11打地鋪
司機權叔退休了嗎?懷念他每次停黃大仙站都對站牌敬禮的怪癖
在屯門總站遺失過咖啡色公文袋!裡面有奶奶的藥單 好心人看到請聯絡
早班車那個綁紫色頭巾的姐姐賣的糯米糍超好吃 但只出現下雨天?
有人注意過後車窗裂痕嗎?形狀越來越像香港地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