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一趟北印度旅行,在瓦拉納西的巷弄裡,遇到一位織布的老師傅,他自稱是Ansari家族的人。那時候,我腦中閃過一個念頭:Ansari在印度社會裡,到底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這個疑問讓我回家後,花了整整一個月翻查資料,從古籍到現代研究,才慢慢理出頭緒。
種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但很多人一提到Ansari,總覺得它聽起來像個高貴的姓氏。其實,這是個常見的誤解。Ansari起源於阿拉伯,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追隨者後裔,但在印度落地生根後,它被歸入穆斯林社區的種姓體系。傳統上,Ansari族群多從事編織、紡織或手工業,這類職業在種姓階梯裡,通常被劃分為中低層。不像Sayyid或Sheikh那些高種姓,他們擁有貴族血統或宗教領袖地位,Ansari更多是勞動階級的代表。
為什麼會這樣?歷史給了答案。伊斯蘭教傳入印度後,種姓制度沒有消失,反而融入了穆斯林社會。Ansari群體在莫臥兒時期,就被分配到特定行業,這限制了他們的社會流動。現代社會雖然提倡平等,但陰影依然存在:許多Ansari家庭還在面對就業歧視,比如在公職或教育機會上被邊緣化。這不是危言聳聽,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數據顯示,Ansari社區的識字率和收入水平,平均低於全國水準。
常見疑問裡,最熱門的就是“Ansari是高種姓嗎?”答案很明確:不是。在印度教種姓體系中,它不屬於婆羅門或剎帝利那類頂層;在穆斯林分級裡,它也排不上前幾名。另一個迷思是,有人以為Ansari都來自富裕家庭,但實際走訪德里或勒克瑙的貧民區,你會看到Ansari手工匠人掙扎求生的畫面。他們的地位,更多是社會結構的產物,而非個人能力決定。
種姓的標籤像一道無形的牆,尤其在婚嫁或社交場合,Ansari族群常被視為“次等”。但時代在變,年輕一代開始反抗:我認識一位孟買的Ansari青年,他創辦了NGO,推動職業培訓,幫助社區擺脫宿命。這給了我希望——種姓不該定義人生,行動才能改變地位。
這篇解析太到位了!我之前一直以為Ansari是貴族姓氏,原來背後有這麼深的歷史脈絡。
請問Ansari在巴基斯坦的地位也類似嗎?還是因為國情不同,會有差異?
種姓制度在現代印度還這麼嚴重?有沒有具體的法律或政策在改善Ansari的處境?
感謝分享,讓我對穆斯林社區的種姓問題有了新認識。下次去印度,會多留意這方面的觀察。
如果Ansari不是高種姓,那他們在印度社會的上升管道主要靠什麼?教育還是經濟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