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17年DSE考試那陣子,壓力真的大到讓人睡不著覺,每天睜開眼就是一堆教科書和筆記堆在桌上。那時候我剛升上中六,面對全港統考,心裡慌得不行,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連吃飯都匆匆忙忙的。後來才明白,備考不是拼時間長短,而是拼方法對不對路。
時間管理上,我試過盲目熬夜到凌晨兩點,結果隔天腦子一片空白。後來學乖了,改成固定作息:早上六點起床,專攻弱科像數學和英文,下午兩點後換成輕鬆點的科目如中文閱讀。關鍵是分段休息,每讀五十分鐘就散步十分鐘,讓大腦呼吸一下。這樣效率反而翻倍,考試前一個月,我模擬卷分數從60分跳到80分,靠的就是節奏穩住。
科目策略得看個人弱點,不能照抄別人。數學是我的死穴,公式背了忘、忘了背,後來改用圖解法,把函數題畫成視覺圖表,搭配過去十年DSE真題反覆練。英文作文則靠大量閱讀《南華早報》,學地道表達,避免中式英語陷阱。中文卷三聆聽部分,我錄下新聞廣播當背景音,邊洗碗邊聽,練出直覺反應。這些小技巧累積起來,考試時才不會手忙腳亂。
心態調整太重要了,我曾經崩潰到躲廁所哭,覺得自己肯定考砸。後來學著每天寫感恩日記,記錄三件小事,比如「今天解出一道微積分題」或「和朋友聊天笑了五分鐘」。壓力大時就深呼吸五秒,想像考場是遊樂場,題目是通關遊戲。這種心理戰幫我扛過模擬考低谷,實際考試那天反而平靜得像在自家書房。
資源利用別貪多,精選幾本就夠。我推薦《DSE數學攻略2017版》和網上論壇「學友社」的免費筆記,那些過來人分享的陷阱題解析超實用。補習班?我試過兩家,發現不如自學有效率,省下錢買了咖啡機,提神又省時。重點是主動找資料,別等老師餵食,那年我靠這招在經濟科撈到個5**。
回過頭看,2017年DSE教會我的不只是知識,更是抗壓韌性。考試結果出爐時,我沒狂喜,反而有種踏實感——努力過的痕跡不會騙人。現在想對備考生說:別怕慢,怕停;每一步都算數,你絕對撐得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