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著大雨,我在台北信義區的咖啡廳裡滑手機,突然被朋友阿凱的訊息轟炸:「快看我剛買的無聊猿!這個頭像要200萬台幣!」螢幕上那隻彩色猩猩對我咧嘴笑,我差點把拿鐵噴在MacBook上。數位圖片賣一棟頭期款的價錢?那瞬間我知道,NFT這東西,要嘛是世紀大泡沫,要嘛是徹底翻轉我們對「擁有」的認知。
後來我花了三個月,像個偵探般潛入Discord群組、追蹤海外藏家推特、甚至半夜爬起來搶購限時鑄造項目。錢包被詐騙合約洗空過,也意外用0.1ETH換到後來暴漲五十倍的像素貓。現在回頭看,與其說NFT是投資,不如說是場大型人類行為實驗——關於信仰、社群,以及我們如何為虛擬事物錨定真實價值。
很多人以為NFT就是「圖片檔」,這誤解深得像馬里亞納海溝。真正核心在於那串寫在區塊鏈上的代碼,像數位世界的產權狀。去年我買下新加坡藝術家的動態作品,每次轉售他都能自動分潤10%,這在傳統藝術市場根本不可能。當你在OpenSea按下購買鍵,買的其實是那張無法篡改的擁有證明,圖片不過是附贈的展示品。
新手最該警惕「稀缺性陷阱」。某天深夜我看到某動物園系列NFT宣傳「全球僅500隻」,衝動下單後才發現——他們有20個類似系列!真正的稀缺要看合約設計:是否限制總量?開發團隊預留多少自持?有無銷毀機制?就像我書架上那本絕版詩集,值錢是因為出版社真的把印刷版毀了,不是封面印著「限量」兩字。
我的血淚教訓濃縮成三條鐵律:第一,永遠用新錢包參與陌生項目,有次互動抽獎讓我損失所有CryptoPunk。第二,把Discord當人類學田野,觀察管理員如何回應質疑,我曾因團隊迴退技術問題就果斷拋售,躲過後來的Rug Pull(捲款潛逃)。第三,定期備份離線助記詞,你絕對不想體驗在超商列印私鑰時,影印機卡紙的窒息感。
現在我書房掛著七吋電子畫框,輪播著我的NFT收藏。阿嬤來訪時盯著會變色的幾何圖形嘀咕:「這電子花車屏怎麼賣到十幾萬?」我笑著沒解釋。或許有天當她用手機接收我繼承給她的數位遺產,才會明白我們正站在所有權**的開端。記住,熊市時埋下的種子,總在下次狂熱時開出最魔幻的花。
看完背脊發涼上個月才被某明星站台的NFT項目割韭菜,團隊Discord已經關閉了
求問離線儲存具體怎麼操作?怕自己備份在Google相簿根本找死
版權那段超震撼!所以買NFT其實買的是智能合約條款?那圖片被原作者刪除怎麼辦?
正在猶豫要不要進場,作者提到「熊市埋種」有推薦觀察哪些指標嗎?
看到阿嬤那段笑出來 我媽還以為NFT是新型態的電子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