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新一輪的TikTok面試官會議,深夜打開筆電,看到後台又堆滿了關於OA的私訊。去年此時,我也在幫親戚家的學弟反覆修改代碼,陪他熬到凌晨三點等系統確認郵件。這種焦慮我太懂了——面對全球頂尖的競爭,誰不想把準備做到極致?
別再迷信那些「三天速成攻略」了。TikTok的OA設計像精密的齒輪組,題庫更新速度遠超你想像。上個月幫倫敦團隊審題時,發現新加入的動態規劃題竟融合了實際業務中的短視頻推薦邏輯。這意味著什麼?死記硬背LeetCode高頻題的時代結束了,他們在篩選真正能建模現實問題的人。
說個血淚教訓:有位伯克利的候選人算法全對卻掛在系統設計題。題目要求設計全球CDN節點調度系統,他洋洋灑灑寫了分散式架構,卻忽略題幹隱藏的「突發流量峰值應對」要求。記住,TikTok的題幹每個形容詞都是鉤索,「高併發」「低延遲」「可擴展」必須全部落地到解決方案裡。
最容易被低估的是時間感知訓練。上周面試的候選人在模擬考時,總在最後五分鐘發現致命bug。後來我們用「三明治策略」調整:前1/3時間建立基礎解法,中間1/2迭代優化,最後1/6專注邊界檢查。就像短視頻的黃金三秒定律,OA解題也有節奏魔法。
收到太多關於「題型猜測」的提問。直接透個底:2024年新趨勢是「場景化編程」。比如給出用戶畫像數據流,讓你用代碼模擬推薦算法迭代過程。這類題考驗三重能力:數據結構轉化、業務邏輯抽象、代碼健壯性。建議把TikTok的技術博客翻出來,重點研究他們公開的架構演進案例。
最後談個玄學但關鍵的點——環境適配。有位候選人因家裏網路波動導致代碼提交延遲,系統直接判定超時。提前做三次全真模擬:關閉所有通知、用外接鍵盤、甚至準備4G備用熱點。當你與千分之一的錄取率賽跑時,這些細節就是安全氣囊。
【評論】
求問系統設計題的資源!看過DDIA還是覺得抽象,有沒有貼近TikTok業務的案例集?
被樓主說中痛點上次OA死在突發流量設計上,這種題有通用框架嗎?
好奇時間分配具體操作:90分鐘的OA,如果卡在第二題15分鐘沒思路該跳過嗎?
看到「場景化編程」倒抽冷氣,最近面新加坡崗位真遇到類似題,後悔沒早看到這篇
質疑:聽說不同部門難度差異很大,e-commerce組是否比直播組考得更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