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Uber面试邀请时,那份雀跃里总藏着点忐忑。OA(Online Assessment)作为技术岗的第一道坎,筛掉的人比想象中多。去年陪朋友备战Uber SDE岗,亲眼见证他从收到OA链接到通关的全过程,今天把那些血泪换来的经验摊开说说。
别被\在线笔试\四个字骗了。Uber的OA远不只是算法题,三小时里藏着三重考验:45分钟的行为问卷考软实力,场景题模拟用户投诉或系统故障,最后的重头戏是90分钟限时编程,常考图论和动态规划。朋友第一次挂就栽在时间分配——光死磕一道Hard题,后面连简单题都来不及看。
题库来源比你想的刁钻。LeetCode高频题只是基底,Uber偏爱把真实业务场景抽象成考题。比如把拼车匹配建模成加权二分图,或把送餐路径优化转为旅行商问题变种。建议吃透「地理围栏」「ETA计算」「动态定价」三类业务逻辑,在Uber GitHub技术博客能挖到原型案例。
调试环境决定生死线。全屏监控+禁止切换窗口的监考系统下,很多人卡在本地IDE和线上编辑器的手感落差。强推HackerRank的「自定义模板」功能:提前预设好常用代码片段,比如Dijkstra算法骨架或Union-Find类,遇到图论题直接填空参数,省下十分钟手敲时间。
行为题才是隐藏Boss。你以为随便选\团队合作\\积极进取\就能过关?题库用情境判断题挖认知陷阱。比如问\需求突然变更,上级坚持明天交付\,选项里藏着「隐性甩锅」和「过度承诺」的雷区。记住Uber文化六原则,选体现Ownership的解法——\拆分MVP版本,通宵先交付核心模块\比\申请延期\得分更高。
考完别干等结果。朋友用了个狠招:交卷后立刻用Python重写考题,附上优化思路邮件补发给HR。两周后收到拒信时,HR竟主动约加面——原来他的复盘邮件被转给了技术主管。有时候,展示解题的思考痕迹比分数更打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