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私訊問我UCSD數學與電腦科學(Math CS)專業的申請經驗,作為過來人,決定整理一篇深度分享。記得當年申請時,我還在台灣讀高中,一邊準備SAT一邊熬夜寫文書,那段日子真是刻骨銘心啊。UCSD的Math CS融合了理論與應用,競爭超激烈,但只要你找對方法,絕對值得一搏。
申請UCSD Math CS,關鍵在於展現你的多元潛力。學術成績當然是門檻,GPA建議保持在3.8以上,尤其數學和電腦科學相關課程要突出。我當年靠著AP Calculus BC和Computer Science A的高分,加上SAT數學滿分,才勉強擠進候選名單。但別以為分數就夠了,課外活動才是亮點。參加過AMC或USACO競賽嗎?如果沒有,趕快找個小專案練手,像我用Python做了一個數據分析工具,幫學校社團優化活動流程,這在文書裡超加分。
文書寫作是另一個大坑。UC系統的Personal Insight Questions要寫四篇短文,每篇350字以內。我建議別堆砌成就,而是講真實故事。比如,我寫了中學時自學編程解決家裡小店庫存問題的經歷,那種從挫折到突破的過程,讓招生官看到你的熱情與韌性。另外,推薦信別隨便找老師,選一位真正了解你的數學或CS教授,我的推薦信就來自高中導師,他親眼見證我從菜鳥成長到競賽獲獎,細節描述讓整個申請更立體。
進入UCSD後,課程才是硬仗。Math CS核心課像CSE 12(數據結構)和MATH 20系列(多變量微積分),一開始差點把我擊垮。記得大一上CSE 12時,每週Lab要寫幾百行代碼,經常熬夜到凌晨三點。但資源超豐富,善用學校的CSE Tutor Center,那裡的助教超神,一對一輔導幫我度過難關。線上資源也別錯過,Coursera的\Algorithms Specialization\和MIT OpenCourseWare的線性代數課程,都是我課餘補強的法寶。
學習資源方面,書單是必備。經典如《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Cormen著)和《Calculus: Early Transcendentals》(Stewart著),圖書館總是被借光,建議早點下單或找PDF版。實用工具的話,LeetCode刷題練手感,Stack Overflow解疑難雜症,還有Reddit的r/UCSD板塊,學長姐常分享筆記和考試技巧。我自己還建了個Google Drive資料夾,收集歷年考卷和重點整理,需要的人可以私我拿連結。
走過這條路,最深感悟是:Math CS不只考智力,更考堅持。每當被證明題卡住或Debug到崩潰,我都提醒自己,UCSD的挑戰是為了磨出真本事。畢業後回看,那些深夜奮鬥的日子,反而成了最寶貴的財富。如果你也在申請或學習中,別怕問問題,校園裡處處是貴人。
超實用!能具體說說國際學生申請時要注意的額外文件嗎?比如語言成績或簽證準備。
感謝分享!請問CSE 12的Lab項目通常要花多少時間?有推薦的預習資源嗎?
文書部分寫得好生動,但萬一沒競賽經驗怎麼辦?替代方案有哪些?
線上課程推薦太及時了,MIT OpenCourseWare的線性代數是免費的嗎?需不需要先修基礎?
畢業後出路如何?Math CS在矽谷找工作會比純CS難嗎?求過來人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