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收拾行李,總有個小東西讓我糾結半天——充電器。帶原廠的?體積大又只能充一台裝置。帶多個?行李空間寶貴,插座也未必夠用。直到在機場免稅店瞥見那個小方塊:Verbatim 旅行充電器。隨手買下,竟成了我行李箱裡最不後悔的投資。
別看它只比麻將牌大一點,摺疊插腳收進去後,丟進隨身小包毫無壓力。真正讓我驚豔的是它的「肚量」。兩個 USB-C 加一個 USB-A 接口,同時餵飽手機、平板、行動電源毫無懸念。最關鍵是快充夠「聰明」,接上我那台老舊安卓機,螢幕立刻跳出「快速充電中」;換成同事的 iPhone 15,握手 PD 協議的瞬間,電量數字肉眼可見地往上跳。官方數據說 30W 輸出,實測下來,邊回郵件邊充電,半小時手機就從紅血拉回安全線,這種效率在轉機時簡直救命。
旅行充電器最怕什麼?發熱和電壓不穩。這小東西用了 GaN(氮化鎵)技術,充三台裝置也只是微溫。有次在東南亞小旅館,插座孔鬆動還閃火花,它內建的過壓過流保護立刻斷電,手機毫髮無傷。插腳設計也貼心,90 度旋轉卡得牢,不像某些廉價充電器總在插座上搖搖欲墜。
真正考驗在跨國旅行。歐規、英規、澳規轉接頭以往得帶一包,現在只要替換前端模組,本體還是同一個。記得在倫敦飯店,隔壁房客對著插座發愁,我遞上備用的英規頭,對方眼神簡直像看到救世主。輕了行李,還賺了人情。
用了大半年,邊角已有些許磨損,但性能依舊剽悍。它讓我想通一件事:好的旅行裝備不是功能堆砌,而是精準解決痛點。不必誇張宣傳「黑科技」,安靜可靠地完成任務,才是旅途中最大的溫柔。當你在異國深夜抵達,手機只剩 3% 電量叫車時,就會懂這份安全感多值錢。
被燒到了!每次出國都帶一堆充電頭超佔空間,請問雙口同時快充時功率會掉很多嗎?
求問哪裡買最划算?官網看到有黑白兩色,實物質感如何?容易刮花嗎?
實測推!上週帶去日本,在環球影城排隊時靠它續命,行動電源+手機同時充超順,重點是塞口袋完全不卡
這款跟小米那顆65W的比哪個更推?需要充輕薄筆電的話夠力嗎?
提醒注意:部分舊機型快充協議要自備線材支援,買之前最好確認一下自己的裝置相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