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開USCIS那封標著\We have taken an action on your case\的郵件時,指尖都在發涼。十年前幫表弟追蹤綠卡進度,光是看到這行字全家就輪流失眠三天。如今經手過上百宗移民案件才懂,這句通知既是曙光也是警報——關鍵在於你能否讀懂隱藏密碼。
所謂\action\絕非空洞流程章,而是移民局對你命運的具象裁決。上個月有位客戶把RFE補件通知當成廣告郵件擱置,險些毀掉十年排期。那些印著燙金徽章的信封裡,藏著五種生死判決:
當你看到Approval Notice字樣,先別急著開香檳。去年加州餐館林老闆的I-140批准書夾著第三頁注意事項——要求30天內提交體檢報告副本,差點因歡慶漏看而失效。真正的綠卡通行證需要逐行啃食附註小字。
最常見的RFE補件通知像張考卷。我見過最荒誕案例是律師樓把客戶的婚姻綠卡證據包錯裝成離婚協議書。面對藍色粗體字請求清單時,切記:補件如同手術縫合,寧可多縫一針也別留半寸缺口。附上銀行流水?順帶塞進共同水電費帳單;要學歷認證?把教授推薦信也釘在後面。
收到Intent to Deny預拒通知那刻,時鐘指針會開始瘋跑。猶記2019年EB-1A申請人王博士的驚魂14天:移民官質疑其論文引用量,我們連夜調取俄羅斯科學院的收錄證明,趕在截止日當天壓哨送達。這種時刻需要把抗辯書寫成偵探小說,每個漏洞都用鐵證補成鋼板。
至於直接拒信上週才幫紐約甜品店老闆翻盤。拒簽理由荒謬到指控馬卡龍食譜不具\文化貢獻\,氣得法國主廚親筆寫烹飪論文。記住拒簽章不是終點,翻案動議(Motion to Reopen)的魔法往往藏在法條註腳裡。
那些印著\Case Transferred\的移送通知最磨人。客戶李小姐的I-485被從加州轉到德州時,我們當即預約當地辦公室面談。三週後政策突變,原轄區積壓案件暴增——精準預判讓她搶到最後批簽名額。
當你指尖觸及通知書剎那,請啟動三重應急機制:用紅色標籤貼標註截止日,手機設三個提醒鬧鐘;將通知書掃描發給三處備份;立即致電律師時要開啟錄音。去年有客戶因郵戳爭議險些錯過期限,正是雲端存檔的時間戳救場。
經歷過這些流程才頓悟,移民文件往來是場殘酷的心理戰。那行\We have taken an action\從不是結局,而是你與官僚體系角力的新回合——握緊放大鏡讀懂弦外之音,方能在鋼印落下的瞬間奪回主動權。
收到RFE要求補薪資單 但公司倒閉了怎麼辦?用勞工賠償文件替代可行嗎?
案件轉到NBC後兩個月沒動靜 該不該主動查詢?怕催了反而被拒
補件期限只剩5天發現公證處預約滿了 有什麼緊急處理方式?
預拒通知裡指控婚姻造假 明明連孫子都有了 該準備哪些鐵證反駁?
批准信附注要J表卻找不到原始文件 用雇主新開的證明會失效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