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投資組合時,我常被問到一個問題:該選VUG還是QQQM?這兩檔ETF在美股圈很熱門,但性質差別不小。作為一個長期玩指數投資的老手,我記得十年前剛入市時,只懂追高熱門股,結果吃過虧。現在回看,ETF的分散風險確實救了我不少次,但選錯標的還是會卡在低報酬的泥沼裡。
先聊聊VUG吧。這是Vanguard的成長型ETF,追蹤CRSP美國大型成長股指數,持股像蘋果、微軟這些巨頭,但更偏重高增長潛力的科技和消費股。我個人持有它三年多了,優點是費用率超低,才0.04%,長期複利下來省不少錢。缺點呢?成長股波動大,2022年熊市時,我的帳面虧損一度超過20%,那時每晚看盤都睡不著。這種ETF適合能扛風險的人,如果你相信AI或雲端運算的未來,它可能帶來驚喜回報,但別指望短期穩賺。
再來是QQQM,Invesco家的產品,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這檔更聚焦科技巨頭,蘋果、亞馬遜、NVIDIA佔了大頭,幾乎是純科技導向。我去年開始小額定投,發現它流動性超好,買賣價差小,適合短線操作。費用率0.15%稍高,但比起同類的QQQ省一點。問題在於集中風險——納指100受利率政策影響超大,聯準會一放鷹,股價就跳水。記得2023年初加息潮,我倉位縮水15%,心臟差點停掉。不過,長遠看科技創新驅動,它爆發力強,適合想押注單一賽道的投資者。
兩者怎麼比?從費用看,VUG明顯便宜,長期持有能累積更多複利。風險層面,QQQM的beta值更高,波動更劇烈,回測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最大回撤達30%,VUG則在25%左右。報酬呢?2021年牛市QQQM飆升40%,VUG緊跟35%,但熊市時VUG跌得少些,體現了分散的優勢。我自己的策略是:經濟擴張期加碼QQQM,衰退期轉向VUG避險。當然,還要看你的目標——如果是退休儲蓄,VUG的穩健更可靠;想快速累積資本,QQQM的槓桿效應可能更吸引人。
市場總在變,沒有一檔ETF能通吃。我建議新手先從VUG入門,練好風險耐受度,再逐步配置QQQM。別忘了定期再平衡,像我用70% VUG + 30% QQQM,過去三年年化回報約12%,不算頂尖但安心。投資這條路,與其追逐熱點,不如找到匹配自己性格的工具。你們呢?有試過這兩檔嗎?分享一下心得吧。
VUG和QQQM的股息率差多少?長期持有哪個配息更穩定?
如果預算有限只能選一檔,新手該優先考慮哪個?風險承受力中等的情況下。
最近科技股回調,QQQM現在進場時機好嗎?還是等聯準會降息訊號?
比較過其他類似ETF嗎?像SCHG或VGT,跟這兩檔比起來優劣在哪?
你提到再平衡策略,具體怎麼操作?每月調整比例還是看市場訊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