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天收到錄取通知時,我正蹲在陽台澆花,手機突然震動一下,螢幕跳出郵件標題:「恭喜您成功上岸!」。那一刻,我差點把水壺摔了,心臟像被什麼東西狠狠撞擊,眼淚不自覺就流下來。不是那種戲劇化的嚎啕大哭,而是靜靜的、滾燙的淚水滑過臉頰,混合著泥土的氣息。過去兩年的煎熬,那些凌晨三點還在啃書的夜晚,那些被拒信打擊到想放棄的瞬間,全都化為一團煙霧散去。我蹲在原地,呆呆看著手機,直到鄰居的狗吠聲把我拉回現實——原來,這不是夢。
上岸後的欣喜,像一杯溫熱的茶,慢慢在心裡擴散開來。起初幾天,我總覺得不真實,走路時腳步輕飄飄的,彷彿隨時會醒來發現自己還在考場上。但很快,生活開始顯露變化。最明顯的是心理上的重擔卸下了,以前每天睜眼就想著「今天又要被競爭壓力吞噬」,現在卻能從容地泡杯咖啡,聽著鳥叫聲規劃日程。那種自信不是狂妄,而是源自於「我做到了」的踏實感。記得有一次和老友聚會,他們說我眼神都亮了起來,不像以前總帶著疲憊的陰影。
日常節奏也徹底翻轉。以前為了準備考試,時間被切割成碎片,連吃飯都像打仗。現在,我學會了慢活。週末不再盯著螢幕刷題,而是騎腳踏車去河邊散步,或窩在書店翻些閒書。有一次,我意外發現自己竟能花兩小時研究一盆多肉植物的養護,這在過去簡直是天方夜譚。自由時間多了,卻不覺得空虛,反而激發了探索的慾望。我開始學烹飪,試著做台菜三杯雞,失敗了好幾次,鍋子燒焦了,但那種笨拙的快樂,比任何高分都珍貴。
人際關係的漣漪效應更讓我驚訝。家人從擔憂轉為驕傲,老媽常笑著說:「終於不用半夜偷偷幫你熱湯了。」朋友間的互動也變了,以前聚會總繞著「你複習得怎樣」打轉,現在我們聊旅行、聊夢想,甚至計畫一起創業。新環境裡,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夥伴,大家分享上岸後的經驗,我才發現,每個人的故事都藏著血淚——有人靠兼職撐過來,有人頂著家庭反對堅持。這些交流讓我明白,上岸不是終點,而是一扇門,推開後的世界充滿未知的挑戰與機遇。
職業上,機會像潮水般湧來。新角色讓我接觸跨國項目,得用英文和德國團隊開會,起初結結巴巴,但每次突破都帶來成就感。更深刻的是,我學會了「失敗的藝術」。上岸前,失敗是恥辱;現在,它成了養分。例如,最近提案被客戶退回,我不再焦慮,反而靜下心分析,才發現忽略了文化差異的細節。這種轉變,源於上岸教會我的:成功不是避免跌倒,而是知道怎麼爬起來。
回頭看,這段旅程給我的啟示是:上岸的欣喜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中的蛻變。它讓我從一個只會追趕目標的機器,變成活生生的人——懂得享受當下,擁抱不完美。如果你還在奮鬥,記住,黑暗中的堅持總會迎來曙光。這條路沒有捷徑,但每一步都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