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雲咸街8號的斜坡上,海風混著咖啡香拂過臉頰。這條隱在中環心臟地帶的斜街,像個低調的寶藏盒,外表不張揚,打開卻盡是驚喜。住了十幾年,每次拐進街角,總還能發現點新鮮事。
清晨七點半,街尾轉角那家沒有招牌的粥檔準時飄出白煙。老闆明叔的手沒停過,一碗生滾及第粥,豬肝嫩得在舌尖化開,粉腸脆爽,再灑上他自製的蔥花油條碎。這味道,米其林指南找不到,卻是街坊開啟一天的儀式。隔壁西裝革履的銀行經理和剛送完貨的搬運工,擠在狹窄膠凳上埋頭喝粥,畫面出奇和諧。
別急著衝去大商場,沿著雲咸街往藝穗會方向慢慢踱步。紅磚牆邊藏著家老裁縫店,老師傅戴著銅框眼鏡改西裝,手指翻飛像在跳舞;再走幾步,暗綠色門面的「陳意齋」飄出杏仁餅的甜香,玻璃罐裡堆著紮實的燕窩糕,買兩塊用油紙包好,懷舊得讓人心軟。斜坡中段有棟不起眼的唐樓,底層是間專賣古著皮具的小店,義大利老工匠手縫的公文包,皮色溫潤得像用了半世紀,老闆能跟你細說每道刮痕的故事。
太陽西斜時,別錯過藏在擺花街交界處的「牛雜王」。傍晚五點鐵閘才拉開,牛肺蘿蔔在濃湯裡翻滾,咖哩汁辣中帶甜。站在街邊,用木籤戳著顫巍巍的牛筋,滴在水泥地上的油花,比高級餐廳的醬汁更有生命力。轉個彎,「公利蔗汁」的燈箱亮了,點杯原桶竹蔗水加檸檬,清甜沖散油膩,老闆娘總要叮囑:「後生仔,少糖啊!」
入夜後的雲咸街是另一副面孔。隱蔽酒吧「The Wise King」入口像老書店,推開暗門,威士忌單頁泛黃如中世紀手稿;對面「001」的調酒師擅長以本地食材入酒,陳皮浸泡金酒配上廿四味涼茶凍,苦甘交織像極了人生。微醺時沿石板路往下走,藝穗會的露台常有爵士樂流淌,捧著酒杯看蘭桂坊人潮在腳下湧動,恍如置身喧囂外的孤島。
真正懂行的,會在週六清晨摸上嘉咸街市。海味攤的乾鮑泛著琥珀光,菜販阿姐把新鮮龍鬚菜綁成翡翠束,深水埗阿婆擺出自曬陳皮,十年份的香氣鑽進鼻腔。買把西洋菜,拐進結志街老字號「黃枝記」買雲吞皮,回家滾鍋西洋菜鯪魚球湯,雲吞皮切絲當麵煮——這份家常味,才是中環浮華背後的紮實底氣。
雲咸街的魔力,在於它拒絕被定義。西裝革履的金融才俊、畫廊裡的白手套專家、送海鮮的赤膊大叔,都在這條斜坡上交錯而過。它像塊活著的歷史切片,殖民時期的洋行建築對面是霓虹閃爍的酒吧,百年藥材鋪隔壁開著當代藝術空間。在這裡迷路比按圖索驥有趣,某扇斑駁鐵門後的旋轉樓梯,可能通往某位陶藝師的工作室;某個晾滿衣服的唐樓天台,轉角藏著能眺望維港的咖啡露台。
下次來中環,別只顧衝向購物中心。在雲咸街的斜坡停一停,摸摸百年石牆的溫度,嚐嚐明叔那碗滾燙的粥,聽聽裁縫店老式縫紉機的軋軋聲。這條街教會我的事:真正的奢華,是容得下所有市聲與從容並存的那份底氣。
明叔粥檔的豬肝真的絕了!但想問週三休息嗎?上次撲空哭死
深水埗阿婆的陳皮我媽超愛!跪求具體攤位號碼,她說要買三十年份的煲老火湯
藝穗會天台那個秘密咖啡廳叫什麼?上週去沒找到,求暗號!
中環住了五年居然沒發現牛雜王今天試了咖哩汁辣到流眼淚但停不下來
照片裡唐樓鐵門上的春聯好有味道!求問那棟藍綠色門的樓梯在哪?想拍復古婚紗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