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整理電子郵件時,又看到堂姐從加州寄來的信:「排期到底動了沒?孩子快超齡了……」字裡行間的焦灼幾乎穿透紙背。這十年間,幫親友查排期成了我的隱形副業,抽屜裡積壓的移民局回函能摞成小山。美國親屬移民像場馬拉松,而排期表就是那塊時快時慢的里程牌,跑錯節奏可能前功盡棄。
官方排期表像本加密日記,每月中旬由國務院悄悄更新。多數人只盯著「最終批准日」那欄數字往前挪,卻忽略了底下那行小字「遞件排期」。去年幫表弟操作時就吃過虧:F2B類別最終批准日卡著不動,但遞件排期突然前進了三年。立刻讓他補了I-485表格,先拿工卡合法打工,省下兩年寶貴時間。排期表要橫著看豎著對比,魔鬼藏在欄位切換裡。
查排期別只會刷新官網。移民局檔案中心每週四更新的「審理週報」才是藏寶圖,點進「表B審理狀態」頁面,能看到各處理中心真實進度。德州中心去年審到2017年3月的F4申請,但加州中心還在處理2016年8月的案子。發現這種落差時,我立刻幫阿姨提交轉移申請中心請求,硬生生把排期縮短九個月。
超齡問題讓多少家庭夜不能寐。朋友兒子在排期到來前三個月滿21歲,緊急啟動「兒童身份保護法」計算。移民局認可的凍齡日不是簡單的「當前排期減審理週期」,要扣掉I-130審批耽擱的時間。當時翻出五年前的郵件記錄,證明移民局曾要求補件耽誤四個月,成功把孩子的法定年齡回撥到20歲8個月。那些泛黃的郵戳,最後成了救命稻草。
排期倒退時別乾等。去年十月F2A類別突然倒退兩年,表妹夫婦急得嘴角起泡。我翻出他們當年的批准信,發現申請類別標著「CR2」而非「F2A」——原來婚姻存續未滿兩年時申請,會歸入「有條件居留」類別。這類申請有獨立配額池,排期反而更快。重新遞交證明文件後,三個月就收到面談通知。
在芝加哥移民辦公室見過滿頭白髮的老先生,握著1998年的排期通知單來詢問。櫃檯職員嘆氣說檔案早被歸檔到地下倉庫,得填G-639表格申請調檔。從此我給親友建排期檔案時,必留三份副本:雲端硬碟存掃描件,保險箱放公證本,甚至把批准號繡在行李箱內襯。移民路上,紙張比記憶可靠。
等待的日子裡,教會姑媽用排期預測工具VisaPredict。這網站用十年數據建模,輸入優先日期就能生成曲線圖。當螢幕顯示她還有23±4個月時,反而鬆了口氣:「總算看見隧道盡頭了不是?」後來她用這時間考取護理師執照,面試時帶著新證書,移民官笑著蓋了章。排期是場心理戰,在等待中經營生活的人,永遠比盯著日曆的人走得遠。
急問!F2B的2019年7月優先日期,看到NVC最新公告說要補稅單,但排期還沒到,需要現在就準備嗎?怕補早了失效
看完立刻翻出爸媽的I-797通知書,才發現申請類別寫著F3,但我們一直當F1在等這種情況能轉類別嗎?手心都在冒汗
有人遇過催辦令成功案例嗎?哥哥的案子在德州中心卡了四年,律師說可以做Mandamus,但費用夠再申請一次了
關於兒童凍齡計算那段救了大命!女兒下個月滿21歲,優先日期差45天,馬上聯繫律師重算CSPA時間
每個月刷排期刷到焦慮症發作,看到「在等待中經營生活」這句話突然淚崩,明天就去報名社區大學的烘焙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