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踏上香港的土地,总忍不住往佐敦鑽,那裡像個活生生的城市縮影,喧鬧中藏著人情味。記得去年秋天,我拖著行李箱從廟街夜市擠過,空氣裡飄著咖哩魚蛋的香氣,攤販的叫賣聲混著遊客的談笑,那一刻才真正體會到香港的「獅子山精神」——在狹縫中活出精彩。佐敦不是高檔購物區,卻是最接地氣的寶藏地,從街邊小吃到百年老店,每一口都咬得到歷史的厚度。
說到購物,廟街夜市絕對是首選。傍晚六點後,整條街活過來似的,燈火通明,攤位擠得水洩不通。我偏愛那些賣手工藝的小檔,像那家「阿婆繡品」,老闆娘七十多歲了,手指靈巧地繡著龍鳳圖案,一件絲綢旗袍開價才兩百港幣,料子卻是實打實的蘇杭貨。她笑著說:「後生仔,呢啲係香港嘅根啊!」買回去當手信,比商場的流水線產品有意思多了。另一頭是二手古著攤,淘到過一件七十年代的印花襯衫,才五十塊,穿去派對總被問哪裡買的。購物在這裡不是消費,是挖寶的樂趣,你得有耐心蹲下來翻找,才能發現驚喜。
美食更是一絕,佐敦的味覺地圖得用腳步丈量。先說「興記煲仔飯」,躲在吳松街的巷弄裡,門面破舊,但黃昏時分門口已排長龍。我點過臘味煲仔飯,砂鍋端上來滋滋作響,米飯焦香撲鼻,臘腸的油脂滲進飯粒,配上特製豉油,一口下去暖到心坎。老闆老陳是第三代傳人,邊炒菜邊嘮叨:「火候要夠,米要泰國香米,先人才教落嘅規矩。」這不只是吃飽,是吃一種堅持。轉角還有「佳記魚蛋粉」,湯頭用鯊魚骨熬足八小時,魚蛋彈牙到能打乒乓球,配一杯凍檸茶,三十塊搞定一餐。夜宵別錯過廟街的咖哩魷魚,小攤推車現炒,辣得過癮,邊吃邊看街頭藝人表演,香港的市井文化全濃縮在這碗裡。
深度玩佐敦,得理解它的雙面性——白天是平凡社區,入夜變身不夜城。我常坐在廟街的茶餐廳,觀察來往人群:本地阿伯喝著絲襪奶茶聊馬經,背包客埋頭攻略地圖,情侶分享一碗楊枝甘露。這種混雜感,正是香港的魅力所在,既國際又本土,既匆忙又悠閒。佐敦教會我,旅行不是打卡,是慢下來感受每條巷子的呼吸。記得帶雙好走的鞋,這裡的路凹凸不平,卻步步有故事。
煲仔飯店嘅具體地址係邊?睇完好想即刻飛過去試吓,個描述太誘人啦!
夜市買衫真係平?驚唔驚質料差?我上次去買咗件T恤,著兩次就甩色,有冇邊檔信得過?
帶小朋友去佐敦會唔會太擠?有冇適合家庭嘅餐廳推薦,怕佢哋頂唔順辣咖哩。
你講起廟街藝人,我舊年去睇過一個玩火嘅阿叔,超勁!唔知而家仲喺唔喺度?
興記老闆仲係老陳?十年前幫襯過,佢把聲沙沙哋好易認,估唔到仲守住檔口,真係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