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我抽空去了趟溫哥華水族館的珊瑚展,一進門就被那片藍色世界震住了。海水在燈光下閃爍,珊瑚像活生生的藝術品,五顏六色地搖曳著。記得小時候第一次潛水見到珊瑚礁,那種驚艷感又回來了,但這次多了份沉重——展覽不只展示美,更提醒我們海洋正面臨危機。
展區分成幾個主題,從加勒比海的腦珊瑚到太平洋的鹿角珊瑚,每種都細緻介紹了習性和棲息地。我蹲在互動區,觸摸螢幕上的虛擬珊瑚,感受牠們如何過濾海水、提供庇護給小魚群。解說員是個資深海洋學家,他分享親身經歷:十年前在大堡礁潛水,珊瑚還鮮豔繽紛,現在卻大片白化,暖化讓水溫升高,珊瑚像生病一樣褪色死亡。聽到這裡,心頭一緊,人類活動的影響遠比想像中殘酷。
生態保護是展覽的核心,不只講威脅,更給出實用指南。加拿大政府近年推動珊瑚礁復育計畫,比如在卑詩省沿海種植人工珊瑚基座,志工們定期監測水質。我學到日常小行動:減少塑膠製品、選擇永續海鮮、支持環保組織捐款。這些不是口號,而是每個人都能做的累積。展覽尾聲,播了紀錄片,展示科學家如何用基因技術搶救瀕危珊瑚,畫面震撼,讓人反思:我們還能為下一代留下什麼?
離開時,買了本生態手冊,裡面滿是保護貼士。海洋奇觀不只驚艷眼球,更該喚醒責任。如果大家都能從小事做起,或許珊瑚礁的未來還有希望。別等它們消失才後悔,行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