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吴瑛教授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南分享

吴瑛教授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南分享

2025-8-3 19:04:28 评论(5)

記得大學時第一次聽吳瑛教授的課,那種震撼至今難忘。當時我在經濟學入門課上昏昏欲睡,直到她走進教室,沒拿課本,只帶了一壺茶和幾張皺巴巴的紙。她開口就問:「你們覺得,為什麼台北的房價漲得比薪水快?」全班啞口無言。她笑了笑,轉身在黑板上畫了個簡陋的供需曲線,卻從不談理論,而是講起自己年輕時在夜市擺攤的經歷,如何靠觀察人流變化賺到第一桶金。那堂課結束後,我突然明白經濟學不是死板的公式,而是活生生的選擇。吳瑛教授就是這樣,總能把抽象概念紮進現實土壤裡,讓人不知不覺就懂了。


她的教學核心叫「情境錨定法」,說白了就是把知識綁在具體故事上。比如教統計學,她不直接講標準差,而是讓學生分組模擬開奶茶店。每組得記錄一週的銷售數據,分析哪種口味賣最好,誤差怎麼影響利潤。有人抱怨太麻煩,她只回一句:「你以為老闆看報表時在乎公式嗎?他們只關心明天要不要多進珍珠。」這種方式逼我們從結果倒推原理,犯錯多了,反而刻進骨子裡。去年我帶團隊做市場調研,用的就是當年奶茶店學的抽樣技巧——客戶問我怎麼算得這麼準,我差點脫口而出:「是吳教授教的啊!」


更絕的是她的反饋機制。交報告給她,永遠別想拿個分數了事。她會用紅筆在邊緣寫滿問題:「數據來源?同業比較?如果成本漲10%怎麼辦?」像在和你吵架。有次我熬夜趕出一份20頁的產業分析,她翻了三分鐘,圈出某個小圖表說:「這條趨勢線,是你猜的還是查的?」我支吾著承認偷懶推測,她立刻甩來一疊泛黃的剪報:「1980年紡織業崩盤就這模式,去圖書館地下室找微縮膠卷驗證。」結果我挖出當年報紙,發現自己錯得離譜。從此學會每個結論都得有根腳印,這種較真勁兒後來幫我避開無數職場坑。


關於學習指南,吳瑛教授最常掛嘴邊的是「三明治筆記法」。別誤會,不是邊吃邊寫。她要求每堂課筆記分成三層:上層寫關鍵字(如「機會成本」),中層記案例(她講的夜市故事),下層留空白。課後24小時內,必須用自己話填滿空白處,把概念揉進生活經驗。我試過用這招學行銷學——把「品牌定位」套在常去的早餐店,發現老闆娘總把蛋餅放櫃檯最顯眼處,就是種潛意識定位。現在開會我都帶這種筆記本,同事笑說像食譜,其實撕掉標籤就是思維地圖。


很多人問怎麼堅持,她有個狠招叫「五分鐘引爆點」。每天睡前強迫自己讀五分鐘最討厭的科目,鬧鐘響就停。聽起來簡單?我試著用在會計學上,頭三天都在發呆,第四天突然好奇「折舊費怎麼影響現金流」,不知不覺翻了兩小時書。她說大腦像生鏽齒輪,短時間摩擦反而激出火花。上個月我用這方法啃完厚達500頁的AI倫理報告,團隊驚呼不可能,其實秘訣就藏在那五分鐘裡。


這些年看過太多教學法,花俏的理論終究會褪色。吳瑛教授的法子土歸土,勝在把知識種進骨血裡。前陣子校友會遇見她,滿頭白髮還在帶學生跑菜市場做物價調查。我遞名片說現在管行銷團隊,她眨眨眼:「還記得奶茶店數據嗎?下次教新人時,改成賣雞排試試。」那一刻突然懂了她常說的——真正的學習指南,是教人用眼睛咀嚼世界。


2025-8-3 19:25:02
情境錨定法用在兒童教育可行嗎?我教小學生數學總卡關,他們對開店沒概念啊
2025-8-3 19:55:57
求詳細三明治筆記範例!中層案例如果找不到生活關聯怎麼辦?
2025-8-3 21:21:29
教授提到微縮膠卷驗證,現在都數位化了,年輕世代該怎麼培養查證習慣?
2025-8-3 21:55:32
五分鐘引爆點對拖延重症有效嗎?我試過三天還是盯著書發呆
2025-8-3 23:25:43
好奇吳瑛教授有出書或線上課嗎?這篇看得想立刻飛去旁聽她的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DataVoyager

关注0

粉丝0

帖子727

最新动态